“目前裝置的氫氣量又在吃緊,咱們還有辦法解決嗎?”近日,天津石化煉油部2號常減壓車間技術員又打來了求助電話,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他們有些時日了。
“優化氫氣管網的方案已經通過,下一步很快就能實施改造,問題馬上就能解決。” 煉油部生產部的調度員徐煥然爽快地回答道。
因為負責煉油部23套生產裝置優化的徐煥然很清楚天津石化現有的5套裝置生產出的氫氣純度不一,加之裝置使用要求也不同,原有管網混合供給,既不能滿足裝置的需求,還造成了浪費。此次氫氣管網優化就是按照純度進行一對一的供應。對此徐煥然充滿信心
把煉油部生產優化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80后徐煥然,生產部領導王建國自有他的道理。早在2005年,王建國就聽說了油品車間的新大學生徐煥然,不但生產工藝掌握得快,還在大冬天用了3個月的時間把遍布全廠幾十公里的氮氣管線弄得明明白白。2009年在千萬噸煉油項目建設現場,指揮焦化和硫磺兩套裝置生產開車的還是徐煥然。最令他驚訝的是集團公司生產優化專家組的名單里還有徐煥然,并且是最年輕的一位。
“一定要給合適的人一個合適的崗位。”一項愛才惜才的王建國直接把徐煥然調到了生產部。
“我建議停掉蠟油裝置的分餾塔!”當徐煥然提出這個優化方案時,大家半信半疑,接下來這個毛頭小伙的可行性分析頓時讓大家心服口服。“目前煉油部資源不足,停掉分餾塔,不但可以增加蠟油組分,優化柴汽比,提高汽油產量,而且還節省蒸汽,并且不用投入一分錢,我測算過了這一項就可增效800萬。”不愧是走遍近30家兄弟企業的生產優化專家組成員,徐煥然的這個“零投入”的優化建議“含金量”真高。瞧吧,優化建議很快實施,預期效果很快顯現,不用問,直接抱了一個“大元寶”。
不要認為徐煥然的優化方案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就拿他的工作服來說吧,沒有一套是沒有油污的,咋整的?天天往裝置里鉆,登高爬梯,難怪他對全廠23套煉油生產裝置如數家珍。
好吧,既然把全廠生產裝置吃了個透,接下來迎接他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大任務,那就是負責煉油部首次四年一次的設備大檢修開停工整體方案的擬訂。當把這個任務交給徐煥然時,大家都替他捏著一把汗,原因就是這次設備大檢修中增加了一個“重量級”關鍵詞——環保。徐煥然知道這是政治任務,不能有半點馬虎。
“停開工期間,煉油部首次實現了火炬零排放。”這是公司領導在天津石化設備大檢修總結表彰會上的一句話。
那到底以前排放的廢氣去哪兒呢?原來是徐煥然的一個點子,讓氣體“知難而退”了。以前裝置停車期間由于燃料氣體量過大,裝置根本來不及處理,便通過火炬排放了。認識到這一點,徐煥然靈機一動利用原有的壓縮機來增加一個內循環,控制氣體排放量,延長氣體排放時間,這樣就給裝置處理和回收贏得了時間, 燃料氣被“吃干榨凈”了。
聽說2016年徐煥然一人就提出了16項優化項目,并且每一項都提到了點子上,得到了廠里的認可,看來他是把生產優化這是做到“家”了。
(天津石化 周美玲 胡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