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1632218.96萬元,項目位于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海努克鄉境內“伊泰伊犁工業園區”內。生產規模為油品100萬噸/年,主要產品為液化石油氣、石腦油、柴油等。
主體工程包括空分、煤氣化、氣體凈化、油品合成、尾氣制氫和油品加工等裝置;公用工程包括熱電站、凈水廠、循環冷卻水系統、化學水站、空壓站以及變電站等;儲運工程包括原煤儲運、中間罐區、成品罐區以及油品裝車系統等。
2015年12月,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煤制油示范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被國家環保部予以受理。
201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給予新疆首個煤制油示范項目——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煤制油示范項目開展前期工作“路條”。
此外,2016年10月10日,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2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申請報告收口審查會議在北京舉行。據了解,該項目以伊泰集團自有的煤炭資源為原料,通過采用先進的煤制油技術,生產柴油、石腦油為主要產品的油品。
主要產品規模為215.35萬噸/年,其中柴油138.91萬噸/年、石腦油48.04萬噸/年、LPG 17.63萬噸/年、LNG10.77萬噸/年,并生產混醇、硫磺、硫銨等副產品15.77萬噸/年。
公示情況:
項目名稱: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煤制油示范項目建設地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建設單位: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中國石油集團東北煉化工程有限公司項目概況
項目以當地煤炭為原料,采用水煤漿氣化、費托合成等工藝生產柴油68.70萬噸/年,石腦油24.41萬噸/年,液化石油氣8.41萬噸/年。
建設內容主要包括:
(1)主體工程:空分、煤氣化、凈化、油品合成、尾氣制氫、油品加工等生產裝置。
(2)公用工程:熱電站(煤粉鍋爐等)、凈水廠、循環冷卻水系統、化學水站等。
(3)儲運工程:備煤系統、罐區、倉庫等。
(4)環保工程:廢水處理系統、回用水系統、廢氣處理設施、火炬系統等。
項目總投資163.22億元,其中環保投資23.0752億元,占總投資的14.14%。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主要環境影響及措施:
(1)大氣:熱電站備煤系統含塵廢氣采用袋式除塵,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標準后排放。低溫甲醇洗尾氣采用水洗,滿足《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1571-2015)特別排放限值后排放。酸性氣采用二級克勞斯+焚燒,焚燒尾氣送熱電站鍋爐脫硫系統。鍋爐煙氣采用石灰石-石膏法脫硫、SCR脫硝、高效布袋+濕電除塵,滿足超低排放限值后排放。污水處理裝置、生產廢水暫存池產生的惡臭氣體經密閉收集、噴淋+生物除臭+活性炭吸附處理后滿足《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1570-2015)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后排放。裝置區推行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程序,油品罐區和裝卸區設置油氣回收設施。開停車及檢維修等非正常工況,工藝廢氣等送入火炬系統燃燒。
(2)地表水:正常工況下,廠區廢水采用預處理、生化處理和深度處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高濃鹽水采用膜濃縮和蒸發結晶工藝處理,產生的結晶鹽資源化利用。非正常工況,廢水進入廢水暫存池,待廢水處理系統恢復正常后回送至相關處理單元進行處理。當暫存池液位達到90%時,工藝系統停車。
(3)地下水:在按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范》(GB/T 50934-2013)分區防滲基礎上,將涉及有機液體物料的油品生產裝置區、油品儲運區、化學品儲運區、酸堿罐區的地坪和生產污水溝的防滲級別由一般防滲區調整為重點防滲區。在廠區和周邊共布設地下水監測井11處。
(4)環境風險:建設廠區環境風險事故三級防控設施,事故狀態下廢水進入事故水池。提出編制環境風險應急預案的原則和總體要求,建立建設單位與地方有關部門應急聯動機制。在園區南環路南側設置截洪渠。園區設置總容積60萬立方米的事故水池,分別在廠區北側雨水外排管線、雨水導流明渠入古爾索胡溝處以及古爾索胡溝穿越伊坎公路涵洞前設置截斷閘門。
(5)固體廢物:鍋爐灰渣綜合利用,廢催化劑和廢潤滑油由廠家回收,油品合成穩定蠟排渣、生化污泥和污油送伊犁州慶華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焚燒,其他固體廢物送園區固體廢物填埋場分區填埋。
公眾參與:采用報紙和網絡公示、召開座談會、張貼告示、問卷調查等形式進行公眾參與,并進行報告書全本公示。共發放35份團體意見調查表和520份個人意見調查表。調查結果表明,35個團體和451名受調查者支持項目建設,69名受調查者表示無所謂,無人反對。
工藝技術方案
本項目的關鍵技術包括高溫漿態床 F-T 合成技術及F-T 合成油品加工技術(HTSFTP?)。F-T 合成技術及F-T 合成油品加工技術是中科合成油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制油技術(簡稱HTSFTP?)。煤氣化裝置采用水煤漿氣化工藝,選擇了華東理工的多噴嘴煤氣化工藝,除以上三項關鍵技術外,本項目所采用的其他技術均為國內外成熟先進的技術,本項目能量轉化利用效率高達42.47%,每噸油品消耗原煤3.65 噸(以標煤計),每噸油品消耗水6.59 立方米,各項指標均滿足《關于規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導意見》指標要求。
總加工工藝流程
本項目包括空分、尾氣制氫、煤氣化、凈化、油品合成和油品加工6 個生產裝置,以及與其配套的公用工程裝置和全廠性設施。
主體工程情況
空分裝置
本項目規模為100 萬噸/年煤制油,建3 個系列空分裝置,每個系列的氧氣生產能力為108000 標立/時,及兩臺2500 立方米液氮儲罐的液氮后備系統。裝置負荷調節范圍75~105%。空分裝置包括空氣壓縮、空氣凈化、空氣分離、液體產品貯存及氣化工序。
煤氣化裝置
煤氣化裝置采用的是華東理工大學和兗礦集團共同開發的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單爐設計加工原煤規模為3465 噸/天。擬配置5 臺(4 開1 備)Ф4200 的多噴嘴氣化爐,氣化壓力4.2MPa(G),單爐有效氣產量為16.9 萬標立/小時;煤漿制備工段配置7 臺(6 開1備)棒磨機系統,同時為了提高煤漿濃度,增設9 臺CYM-11000 型細磨機,與6 臺棒磨機配套;灰水處理工段配置5 套閃蒸系統。
凈化裝置
本裝置包括 2 套變換單元、2 套低溫甲醇洗單元、2 套精脫硫單元、2 套制冷單元、1 套酸水汽提單元和2 套處理能力為日產2×80 噸硫磺回收單元。
油品合成裝置
油品合成裝置包括F-T 合成、還原、蠟過濾、脫碳等單元。
F-T 合成反應器、1 套蠟過濾系統、1 套脫碳系統、1 套還原系統。
尾氣制氫裝置
尾氣制氫裝置各單元設置如下:膜分離單元1 個系列、尾氣轉化單元1 個系列、尾氣變換單元1 個系列和PSA 單元2 個系列。
油品加工裝置
伊犁伊泰工程油品加工裝置包括:加氫精制單元1 套(105 萬噸/年)、加氫裂化單元1 套(71.9 萬噸/年)、低溫油洗單元1 套(27.57 萬噸/年)和合成水處理單元1 套(130 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