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一天,石家莊煉化化工作業(yè)部聚合裝置門口,懸掛了一塊銀底紅字的獎牌——“石煉設備管理標桿裝置”,幾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
“劉鑫這個小伙子不錯!‘軍功章’里有他的功勞。”的確,“石煉設備管理標桿裝置”這塊軍功章里有他的智慧和汗水。
劉鑫,2007年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石煉化工作業(yè)部聚合裝置。身高不過一米七,濃眉大眼,一口地道的東北口音。
面對密如織網的設備管線,劉鑫白天轉現場,晚上畫流程圖,問題小本不離手,成了裝置人見人“煩”的“為什么”。
隨著時間的推移,裝置在他心中逐漸變小,流程在他眼中日益清晰,他的技能日益精進,成了裝置的老師傅都佩服的“活流程”。
聚合裝置外操室中二十多塊榮譽獎牌彰顯了這個裝置的不凡之處。2010年,技術過硬的劉鑫被提拔為裝置設備主管師。只有三年工作經驗的劉鑫能否挑起這個重擔,所有的人都替他捏一把汗。
這促使他更加勤奮,他利用一切時間和機會了解裝置設備和管線,每天都見他穿梭在裝置中,妻子都抱怨他好久不帶孩子出去玩。
熟悉了設備性能,劉鑫的愛好也開始發(fā)揮作用。
他愛創(chuàng)新,想讓老裝置開出新水平。切粒機可稱為聚合裝置的“心臟”,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導致非計劃停工。劉鑫發(fā)現切粒機切刀最長三個月就要更換一次,維修磨刀需花費近萬元?!叭绻荛L周期讓切粒機平穩(wěn)運行,豈不是既節(jié)約維修費用,又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形成?!?/p>
“聚合開工近20年,切粒機一直這樣操作,就憑你一個毛頭小伙就能解決?”人們聽到劉鑫的想法后產生了疑問。面對質疑,劉鑫每天堅持記錄切粒參數。每次修切粒機時,他都跟在維修人員身后打下手,偷學技藝。創(chuàng)新的思路隨著他的研究越來越清晰,經過近半年的努力,翔實細致的一手現場資料得到大家認可。通過摸索降低了切粒水水溫約2度,由原來的出長帶條時被動停機改為每5天主動停機清理一次鑄帶板,以降低對切刀的沖擊,三月、五月、八月……目前切刀的運行周期已達到了10個月以上,創(chuàng)造了聚合裝置切粒長周期運行的奇跡。
劉鑫好琢磨,在動設備管理上推行設備“領養(yǎng)制”,在靜設備及現場管理上推行區(qū)域化管理。既然是“領養(yǎng)制”,他讓每一位員工給自己的“孩子”建立身份檔案:壓力、操作溫度、潤滑記錄……灌輸標準化理念,讓員工及時關心每一臺設備的“成長”,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及時進行展覽評比,表彰愛心負責的“家長”,鞭策落后的“家長”。裝置現場衛(wèi)生有一點瑕疵,他都要管。如今聚合裝置像家一般整潔。
劉鑫愛轉現場,人們常常好奇劉鑫在現場巡檢總能發(fā)現別人不易察覺的設備隱患。當人們好奇地問劉鑫是如何煉成“火眼金睛”和“順風耳”的,劉鑫嘿嘿一樂,告訴大家秘訣就是:好技能加上責任心。
一次,劉鑫在巡檢時突然聽到回收己內酰胺循環(huán)泵p-1701電機異響,他連忙聯(lián)系電工檢查。5分鐘后,電工人員趕到現場,對電機進行仔細檢查?!半姍C后軸承損壞,需要更換電機,幸虧你們發(fā)現及時。但現在庫中沒有同型號電機,這……”電工人員為難地撓了撓頭?!皺C泵不能帶故障工作,先把電機拆開看看。”劉鑫果斷地作出決定。在大家配合下電機拆開,電工確認是軸套與軸承松動,可以通過錘擊凹坑增加緊固度,20分鐘解決了問題。
劉鑫樂為人師,他深知一支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以自己的成長經歷引導裝置青年員工,為他們營造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習習慣;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學習經驗進行總結,并將工作筆記留在班組,資源共享,共同學習;他以提高青工技術理論和技能水平為重點,帶領青工積極開展技術創(chuàng)新活動和技術學習交流,為他們搭建相互學習、鉆研技能、解決難題的平臺,使他們成為裝置的行家里手。
辛勤的汗水澆灌出豐收的成果,石家莊市優(yōu)秀團干部、設備先進管理個人、化工作業(yè)部先進工作者、公司標桿裝置管理者……榮譽接踵而至。在許多人看來,劉鑫可以歇歇了,可他面對光華灼灼的各種榮譽,沒有迷失方向,在責任心的鞭策下,他又奔向現場。
(石家莊煉化 郭志芳 薛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