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是我國構建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促進國際經貿往來和跨國投資的新途徑。金融業能否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高質量的支持作用,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增強。中國人民銀行與多國央行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整體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通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中國企業,支持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撬動銀行融資、彌補經濟損失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2017年,中國信保累計承保金額達到129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5%。
發展勢頭不錯,存在的問題同樣明顯。就目前看,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創新力度、產品設計以及人才儲備方面還顯薄弱。比如,相比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對資金規模和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尚不匹配。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無論融資要求,還是服務速度,都有較大差距。同時,金融支持力度尚未形成合力,不少銀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僅限于對自己客戶的延伸服務。此外,由于“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多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化程度參差不齊,法律風險、安全風險等對中國金融機構來說,可謂全新的挑戰,金融業的應對能力尚待提高。
對金融業來說,“一帶一路”建設會提升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使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有機會參與國際金融合作,從而提升我國金融業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局中發展自己,這是當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最佳選擇。
為此,應強化金融行業對“一帶一路”建設支持的整體制度設計,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由于“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基礎設施、能源合作、產能裝備等,不僅需要大量資金,而且建設周期長,迫切需要構建集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保險資金、基金投資,以及民間資金為一體的多級投資平臺。改變金融資源整合不到位,金融機構之間單兵作戰的現狀,才能通過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形成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立體資金結構。
其次,加快銀證保三方協同投融資合作平臺建設,建立起內部風險分擔機制。政府部門規劃發展的優先順序和階段目標,落實具體政策措施,保證金融資源規劃的統籌性;銀行、基金等投資機構確保融資渠道順暢,保險公司則提供堅實的風險保障,最終形成多層次、寬領域、高效率的應對溝通協同機制。
第三,高度重視金融創新,金融機構需根據“一帶一路”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和不同經濟狀況為中國企業設計產品,提供服務,以避免同質化競爭。以保險為例,高質量的保險服務應該是對不同國家的客戶實行個性化保費定價,對部分高風險國家和地區,還應該實行更為靈活的承保政策和保險條款,如此才能制定出有針對性、符合企業需求的個性化保險合同。
總之,“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高質量的金融服務。金融業也需要通過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升水平,提高競爭力。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