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7.96億元,稅收完成4.67億元,招商引資到位額完成19.6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30.18億元,進出口額完成971萬元,主營業務收入完成59.35億元,投資強度達326萬元/畝。20個今年新落戶園區項目總投資750億元,全部投產后將新增產值1045億元,利稅228億元,新增就業崗位7.3萬個。
A 高起點勇當能源革命排頭兵
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省首批獲得通過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規劃面積56.08平方公里,資源稟賦突出,區位優勢明顯,經濟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開發區包含王橋和富陽2個工業園,富陽工業園位于縣城西南,涉及古韓鎮、夏店鎮,規劃面積28.58平方公里,主要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產業,著重布局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從業人員10000余人,是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省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王橋工業園位于縣城東南的王橋鎮,規劃面積27.5平方公里,現有從業人員1800人。該工業園以現代煤化工為主導產業,重點拓展延伸煤基合成油、焦爐煤氣制甲醇烯烴、煤制乙二醇聚酯建材、精細煤化工等4大循環產業鏈條,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煤焦油下游產品等22條延伸產業鏈,形成集車用燃料、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化工新材料、焦化產品為一體的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襄垣是全省的煤炭大縣和長治市的工業大縣、經濟大縣,經濟實力一直位居長治市第一,縣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列。但也深深地受到“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困擾。著力于資源性縣域的轉型發展,在開發區發展伊始,他們就立足當地資源優勢,以打造煤化工循環經濟園區勇當能源革命排頭兵為要求,及早謀劃轉型項目,總體規劃發展布局,明確了立足煤、延伸煤、提升煤的總體思路,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和提升,逐步構筑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和高新技術產業體系,為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探尋路徑。
在成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后,他們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按照省市開發區改革創新部署要求,以打造新型煤化工示范區、新興產業集聚區、開放經濟和體制創新先行區、轉型綜改和創新驅動引領區為目標,堅持規劃引領、產業集聚、創新驅動、土地集約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立足國際視野和國內一流水平,委托國際一流設計院、所、公司、智庫,進一步優化開發區發展思路,進行開發區控制性詳規和基礎設計等規劃要件的完善和提高,形成了“一區兩園”模式。重點確立了發展煤—電—建材產業鏈、煤—焦—化工產業鏈、煤—電—電石—乙炔化工產業鏈和煤—電、氣—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新材料及裝備制造產業鏈及煤基油品、煤基烯烴、煤基芳烴等石油替代產品鏈五大重點,并通過發展縱深加工產品,形成集車用燃料、有機化工原料、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化工新材料、焦化產品為一體的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從而構筑起全縣的現代工業體系和經濟基石。王橋新型煤化工園區大力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促進本地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產業路徑主要包括:建設國家級煤制油示范項目,延伸加工提高競爭力;打造乙二醇芳烴聚酯一體化產品鏈,推進產業融合;打造焦爐氣和煤聯合制烯烴產品鏈,推進焦化行業轉型升級。富陽園區依托現有的循環經濟產業基礎,重點打造新材料加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一區兩園、產業互補的開發區產業結構。力爭到2020年,開發區基本建設布局到位,基礎設施配套完備,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總投資達20億元。同時搞好開發區內公共服務平臺、科技孵化基地、商貿物流片區以及村莊集中搬遷安置區的規劃布局,啟動公共服務平臺、孵化基地建設。預計可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利稅65億元。2025年,按照布局規劃,對區內村莊進行集中搬遷安置,建設完成商貿物流片區、城市新區配套功能區以及產業孵化配套基地等,同時創建升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屆時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600億元,利稅220億元,建成全國最大、世界領先的煤化工基地。
B 大格局打造開放創新新高地
襄垣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以來,緊緊圍繞省市有關“三化三制”的總要求,在開發區領導班子配備、干部聘任、績效考核、人才吸儲、智庫建設以及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制”改革方面,去年開發區領導班子已經市委研究并任命,12名中層干部已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全部配備到位。全面完成了機構編制方案、績效工資實施辦法和考核評價辦法,剝離了所有社會職能,市級12項、縣級32項行政審批權限全部授權到位。按照遵循量化、客觀公正、注重實績、獎優罰劣的原則,科學構建了開發區管委會績效評價體系,2017年績效工資根據(長開辦函【2018】9號)文件精神,按3倍績效工資(即增加2倍)進行兌現(政府常務會已通過,等待財政局撥付),同時積極創新管理模式。
“三化”改革方面,圍繞專業化,他們繼續與中科院、石化院、中國五環、山西環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對接,聘請專業化團隊為開發區編制了總規、詳規、環評以及多個基礎設施項目的可研報告。圍繞市場化,通過“管委會+公司”的市場化運作模式,與元和、裕泰2個投融資公司,完成開發區內部整合、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收儲、重點工程項目等前期工作。圍繞國際化,他們立足國際視野,引導開發區多個企業與美國AP、新加坡勝科水務、中節能等國際化公司展開了深度合作與產業交流。
簡政放權方面,他們采取“區政合一”模式設立。嚴格按省人大授權的33項審批權限,市人大授權下放的12項市級審批權限,縣人大常委會已經通過下放32項縣級審批權限。同時,在縣政務大廳掛“襄垣經開區行政服務中心”牌子,實現“一個圖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大廳管服務”。
規劃管控方面,他們堅持以規劃為引領管控,做好開發區建設和發展的藍圖。前期通過北京石油和化學規劃院完成了總規編制工作,后期通過專家評審及有關部門意見及建議,對總規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目前規劃體系骨架已經初步形成。開發區四至范圍勘測報告已完成,共測量界址點2802個,已開展四至范圍復核工作,由省國土廳組織相關專家進行了嚴格評審,目前正在按照專家意見修訂;環評工作經過備案、招投標,已由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中標,簽訂服務合同并進入收集資料和開展了調研監測數據,目前正在進行編制報告階段。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今年以來,他們緊抓“轉型項目建設年”契機,堅持“先基礎配套、后項目落地”的理念,結合“一保障四網絡”,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搭建優質平臺,提高承載能力,全方位做好開發區整體空間與功能的優化。一保障就是土地保障。圍繞“一區兩園”格局,提升開發區,盤活開發區,發展開發區的思路,通過增減掛鉤、搬遷村莊、盤活低效用地等辦法,在去年收儲土地1600畝的基礎上,再收儲土地640畝。同時經過土地調規,新增了規劃建設用地指標,積極打通開發區用地“綠色通道”,努力實現“項目等地”為“地等項目”。四網絡即:“四橫七縱”“三橫一縱”的道路網絡、220KV環網骨干、110KV主網架構的供電網絡,統籌利用“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水網絡和全面覆蓋、集中供應的供氣網絡。目前,起步區路網主干道已基本建成,已建成的主干道48公里。其中富陽園區“四橫七縱”路網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已基本建成;王橋園區“三橫一縱”路網正在施工進行中;電網建設上,已建成兩個電廠(誠豐電廠和容海電廠),同時計劃新建兩座220KV變電站;水網建設上,富陽循環經濟工業區和王橋新型煤化工園區分別規劃建設一處凈水廠供給項目的生產生活用水。同時規劃建設雨水排流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引水管線等水網設施;氣網建設上,富陽循環經濟工業區氣源由襄垣縣城統一供氣,規劃由古韓大道向東接入天然氣門站;王橋新型煤化工園區項目氣源接自太平門站。目前,天然氣主管道已接入開發區。
C 強力度邁開新型工業化新步伐
襄垣開發區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今年重點規劃建設四大轉型標桿項目、五大產業延伸項目和十大科技創新項目。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著眼于精準招商、園區招商,積極推進大項目和好項目的簽約落地開工投產。今年以來,新簽約項目6個,總投資5.8億元;新落地項目10個,總投資72.1億元;新開工項目6個,共計總投資68.7億元。同時,總投資255億元的潞安高硫煤清潔利用優化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和總投資23億元的襄礦瑞恒聚氯乙烯二期項目已具備投產條件,正在等待驗收。
他們把億元以上的大項目當做項目建設的重中之重。其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2個,鴻達煤化500萬噸清潔焦化及配套項目,總投資50億元,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場平及擋墻砌筑工作;潞安集團60萬噸異構脫蠟項目,總投資12億元,于今年3月開工,目前該項目土建已完成,管道試壓完成44%,部分設備開始單試。5億元以上項目1個,即:互通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5億元,目前總裝車間平面設計圖已設計完成,總裝設備已開始進場。1億元以上項目4個,30萬噸烯烴分離項目總投資1.66億元,于今年2月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土建工作,正在進行電纜敷設和管道試壓工作;20萬噸單烷烴分離項目,總投資1.2億元,目前安評已批復,環評編制已完成,土建工作已開始;5萬噸乙酸脂項目,總投資1.19億元,目前安評已上報評審,環評已完成編制,土建工作已開始;18萬噸聚合鋁絮凝劑項目,總投資1.2億元,于今年6月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場平。
目前,按照“產業帶動、項目推動、創新驅動、產城聯動”的總體思路,抓項目、強產業、重招商、優平臺、促改革,精準發力,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襄垣開發區已形成了4大轉型標桿項目(潞安180萬噸煤制油項目、襄礦20萬噸乙二醇、襄礦瑞恒化工60萬噸聚氯乙烯、鴻達6.4億立方焦爐氣制LNG及320萬噸焦化精細化工項目);5大產業延伸項目(2萬噸烷基酚、5萬噸乙酸酯、20萬噸單烷烴分離、30萬噸烯烴分離、60萬噸異構脫蠟);7大科技創新項目(國新能源液化調峰儲備、恒昌元科技動力電池、互通新能源汽車、襄礦電動重型工程機械、鋁制品壓延、臺灣波力體育用品、標準化廠房項目)體系。
下一步,他們將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一區兩園”產業鏈互補延伸。王橋園區通過建設現代煤化工產業,生產的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作為原料在富陽園區進行化工新材料特色加工,生產合成樹脂制品、合成橡膠制品、合成纖維制品等。王橋園區生產的高端專用化學品,如電子化學品用于富陽園區發展新能源產品。富陽園區通過發展特色裝備制造,可為王橋園區建設現代煤化工產業提供通用設備、化工專用設備、環保設備、節能設備等。
同時,積極發展延伸6條產業鏈和系列產品。一是煤制油產品延伸加工精細化學品。開發更多高附加值精細化學產品,超清潔汽油以及高品質石蠟、溶劑油、α-烯烴、高檔潤滑油等高附加值產品。鞏固鈷基費托合成技術優勢,加大研發力度,推廣在焦爐氣利用領域的應用,對硬蠟、軟蠟、重油、輕油等初級產品進行深加工,打造特色鈷基費托合成精細化學品,提升產品附加值。二是乙二醇下游延伸加工聚酯產品鏈。推進乙二醇和芳烴產品的下游深加工,下游配套建設PET瓶級樹脂、PET聚酯纖維、PTEG、PBT、PTT、PCT等特種聚酯產品。三是焦化副產品深加工,與現代煤化工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先進的煤焦油精深分餾、加氫工藝,建設國內領先的煤焦油深加工項目,發展煤焦油深加工產業。焦爐氣下游加工利用,與潞安煤制油項目融合發展,通過焦爐氣制氫,為煤制油項目提供氫氣供應。富余的部分,作為焦爐氣和煤聯合制烯烴或聯合制乙二醇的原料,實現氫碳互補,降低煤化工過程二氧化碳的排放。在現代煤化工產業的基礎上,將具備了乙烯、丙烯、芳烴、乙二醇、甲醇等有機化工原料,下游可延伸加工多種化工新材料產品,重點構建乙烯下游、丙烯下游、芳烴乙二醇下游等加工生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化工新材料產品。四是發展化工新材料特色加工制造。利用王橋園區建設的化工新材料產品,在富陽園區加工生產化工新材料延伸加工品制造,主要包括化學纖維加工產業用紡織品、合成橡膠制品、合成樹脂制品等,主要包括袋式除塵濾料、工業安全防護用品和多功能篷蓋材料、車用減震及密封件、高強力輸送帶、鋼絲編織膠管、電纜料、波紋管、農用薄膜、低發泡材料、中空容器、無紡布、聚酯板材等化工新材料制品。五是延伸發展金屬新材料加工。依托現有金屬新材料產業基礎,未來以精深加工和提升及加工制造產業,重點發展鎂合金、鎂合金壓鑄件。六是發展固廢新型建筑材料。充分利用襄垣縣煤矸石、粉煤灰、礦渣等資源優勢,發展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墻體材料等深加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