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榮華?
????近年來,隨著油氣勘探領域的變化,山地物探已成為國內油氣勘探的重要戰場,面對山地地質結構多樣變化、地形條件錯綜復雜的生產形勢,2010年華北石油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在旬邑—宜君區塊積極開展山地物探課題研究,改進技術方法、優化項目資源配置、創新后勤保供管理,有效突破了困擾資料高品質、生產高效規模化的山地物探壁壘。
????441物探隊70天完成16869炮工作量,最高日效535炮,生產效率顯著高于國內同類項目,幾近于一般地形生產效率,并刷新華北石油局兩項新紀錄。
????“立體式”試驗攻關復雜地質結構
????山地物探的技術難點主要集中在地質結構的負責多變方面。地質研究認為,旬邑—宜君區塊中生界和古生界油氣資源豐富,石油地質條件良好,由于在地史時期經歷了多期次構造運動,區塊構造在侏羅系和白堊系殘存較薄,第三系缺失,本區斷裂不甚發育,幾條斷層表現為多期、多類型、多成因等復雜特征,造成地震地質異常復雜,缺乏普遍性和規律性。
????面臨著棘手的地質結構難題,且沒有有效的數據資料可參照對比,該公司以“點、段、線”為要素,開展縝密的“立體式”生產試驗。以“點”為突破口,結合地表、地質特征,選取工區各部具有代表性的點,進行井深、藥量、檢波器組合及組合井的生產試驗,擬定出初步的激發、接收因素。為進一步求證涵蓋工區地質結構的采集因素,在“段”上下功夫,挑選項目測線中地質、地貌變化最大的測線作為試驗段,展開表層調查,進行試驗性采集,對照兩者進行綜合的解釋、分析、評價,優選出不同地質結構和地形地貌條件下的最佳生產因素。經過系列的試驗并非就能高枕無憂,該公司主動在復雜區域增加表層調查的點數,提前解釋、分析,根據地質結構數據的變化增設試驗井,做到邊生產,邊試驗,邊調整。
????通過不斷的系統性試驗,及時掌握了地質結構的變化,采用最合理的采集因素,確保了地震資料的高品質。旬邑—宜君項目原始資料合格率100%,一級品率82%,明顯優于中石化集團公司“金牌隊”山地項目一級品率70%的要求。
????優化資源配置提速效率
????受地形條件的制約,山地物探生產效率普遍較低。該公司積極探索山地作業方法,打破常規組織模式,合理優化資源配置,生產效率顯著提高。
????該區塊素有“陜西綠肺”之稱,植被茂密,僅林場就有12個,約占工區面積的80%,達500平方公里之多,工區內交通閉塞,幾乎無路可循,18條測線中有5條需穿越原始森林無人區。針對所有采集設備全部依靠人力扛運的難題,該公司在采集生產中優化人力配置,按照采集鏈為標準定員編組,以3個人為一組,用扁擔和自制的背架運輸兩根電纜、12串檢波器、兩個采集站。項目共投入3600道采集站、7200串檢波器,根據生產進度統計,采集人員平均每人每天約負重70斤,山路攀行8-15公里,猶如每天跑一場馬拉松。通過人員優化組合,采集排列收放線速度提高了近兩小時。
????為解決山地鉆井周期長、效率偏低的現象,該公司把140臺鉆機分散布置到各條測線,按照地形、地質狀況的特點,分配相應的工作量,每臺鉆機配備一名訓練有素的監井員跟隨鉆機工作,負責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鉆井質量的監控、以及鉆井信息的及時上報等工作,避免了點多面廣的管理混亂,最大化地減少鉆機搬運次數、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鉆井工作時間,鉆井效率較以往增速三分之一。
????針對以往山地項目中由于地勢、植被等因素,而造成爆炸人員尋找炮點難度大、人員移動速度慢,放炮作業效率偏低的現象,該公司因勢利導,配置12套爆炸設備,按照地形難易程度分配放炮工作量、提前踏勘作業路線、做好醒目的炮點標志,放炮速度提高到約180炮/小時,平均一分鐘放3炮,工作時間保持在2-4小時/天,達到了一般地區放炮速度的水平,相對于山地作業無疑是一項突破。
????后勤保供因地制宜便捷生產
????“山地物探的后勤保障至關重要,直接決定了生產效率的高低和職工情緒的穩定”有30多年豐富經驗的駐隊監督對此深有感觸。
????該項目作業區域遠離城鎮,營地距離施工現場約70余公里,最遠處達100多公里,路途較遠。面對因長途運輸時間長,后勤供給往往不能及時有效的難題,該公司頗費周折,投入人力、財力把后勤保障供給中心前移至測線附近,分別在測線集中區域建立了頭、中、尾三個后勤生產、生活支撐點。同時,生產指揮中心也前移至支撐點,營地大部分后勤人員分散到各支撐點,服務現場生產,確?,F場生產物資得到及時有效的維修和補充,職工日常生活供應更加便捷。建立支撐點后,生產物資供應由原先的兩小時縮短為二十分鐘,員工們就近可居,飯能按時。
????大面積的山地作業現場管理主要通過對講機等通訊工具來進行指揮管理,偏遠山區基本沒有信號,對講機的發射和接收能力在山區大打折扣,生產通訊斷續不暢,生產指令、班組協調、人員交流等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傳遞,經常造成生產工序不相銜接的現象,嚴重阻礙了正常的生產協調管理工作。為解決這個令人頭疼的難題,該公司購置功率強大的無線中繼通訊系統,由專人負責在高山上移動架設無線中繼站,使得通訊信號覆蓋整條測線。按類別建立起采集、放炮、鉆井通訊網絡,為生產管理安裝了科技化的“順風耳”,保障了生產信息的暢通傳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