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本·拉登之死激蕩了國際原油市場,特別是利空的就業(yè)數據和貴金屬市場遭遇沉重賣盤打壓,國際原油價格遭遇重創(chuàng)。此后伴隨著高盛等機構的唱多,原油止跌回穩(wěn),在100美元/桶關口震蕩。
維也納當地時間6月10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發(fā)表的最新月度報告中稱,目前全球原油的季節(jié)性需求在增加,世界原油的開采量將會低于實際需求增長。但是以德意志銀行首席能源經濟學家敏斯基為首的學界卻認為,全球經濟復蘇減緩的疑慮加深,以及美元走強預期將繼續(xù)打壓油價。
沙特“單方面”增產
在本月8日舉行的歐佩克維也納部長級會議上,沙特阿拉伯等國曾主張增加原油產額,但遭到伊朗等國的反對。由于各方分歧嚴重,歐佩克本次會議未能就提高原油產額達成一致,只得暫時維持原產額不變。
8日舉行的歐佩克維也納部長級會議也被沙特石油和礦產資源大臣納伊米評價為“歐佩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會議”。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萊昂尼達斯·德羅拉斯甚至直言,歐佩克已“在結構上功能失調”。
前述會議后,沙特表示該國依然會增加原油產出。當天有消息說,沙特7月份準備向亞洲煉油廠增加原油供應。
國際油價10日應聲下滑,紐約市場油價大幅下跌2.59%。
三四季度供需矛盾或現
據新華社11日報道,今年前兩個季度,世界原油需求分別為日均8736萬桶和8679萬桶。
而據歐佩克的最新月度報告,今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世界原油需求將分別提高到日均8907萬桶和8931萬桶。雖然這一數據本身低于市場預期,但較之第一和第二季度,仍有較大幅度提高。
歐佩克的月度報告還提到,由于非歐佩克產油國在這期間的原油增產幅度不大,世界市場對歐佩克原油的需求量將會明顯增多,甚至可能超過歐佩克各成員國目前的原油產量,這將會導致世界原油市場的供求關系出現失衡。
國際油價向何處走?
德意志銀行首席能源經濟學家敏斯基說:“沙國表明增產意愿,有助填補利比亞的產量缺口并抑制油價。除了沙國的消息以外,大部分經濟指標看起來都很糟。”此外,全球經濟疑慮擴大和希臘債務問題的不確定性升高,促使投資人轉進美元避難,推升了美元匯價,這同樣對油價形成打壓力。
如果真如分析師所預期,歐佩克會議給國際油價帶來的波瀾可能很快就會過去,那么未來的國際油價究竟要看誰的臉色?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認為,需求和供應仍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走向也值得關注。
需求方面,美歐經濟能否擺脫頹勢,金磚國家能否繼續(xù)增長將是決定全球原油需求的根本力量。供應方面,地緣政治因素已成為未來油市的最大威脅。一旦在阿爾及利亞或沙特這樣的主要產油國也出現動亂跡象,則“油價上漲空間將難以想象”,董秀成表示。
美聯儲的QE2本月底即將結束,其后續(xù)政策仍然迷霧重重。眼下美國經濟又陷低迷,一旦美聯儲決定延續(xù)量化寬松政策,將意味著美元貶值,導致由美元計價的油價直線上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fā)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