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新聞網訊(江信中 李彥)“鄂西渝東氣藏基本無自然產能,通過你們的研究,建南地區含氣面積由2001年的71.04km2上升至2010年的114.82km2,天然氣探明儲量由50.55×108m3上升至159.91×108m3,實現了儲量升級,這實在是很了不起啊!更難得的是國內外無此類氣藏的開發經驗可供借鑒,你們完全是自主創新!” 這是4月8日在湖北省科技廳主持的成果驗收會上,專家對采油院完成的項目《鄂西渝東低孔低壓碳酸鹽巖氣藏增產技術研究》給予高度評價。鑒定委員會認為,該項目針對壓力系數低于0.5的Ⅲb-Ⅲc氣藏開展的酸壓工藝技術,集成并創新了防硫低傷害膠凝酸體系、多級酸壓、伴氮酸壓、分壓合采技術等,總體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 鄂西渝東碳酸鹽巖氣藏主力氣層由飛三、長興組成,為低壓、低孔、低滲的裂縫-孔隙氣藏,儲層物性較國內一般氣藏差,單井控制面積小,儲量級別低,這些先天不足的地質條件決定了其自然產能低,開采難度大。針對這一難題,采油院開展了《鄂西渝東低孔低壓碳酸鹽巖氣藏增產技術研究》,歷經兩年研究,形成了前置酸壓、多級交替注入酸壓、閉合酸化等適合其地質特點的儲層改造及配套工藝技術。通過全程液氮伴注、連續油管液氮助排等,實現了低壓儲層的快速排液,并創新性地研發了一趟管柱分壓合采技術,大幅度提高了單井產能(建35-2井實施酸壓后由無產能提高至無阻流量約9.56×104m3/d),實現了該氣藏的經濟有效開發,為國內外同類低品位氣藏的開發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增產技術。
????通過本項目研究與實施,該項目現場試驗55井次,措施成功率96.3%,措施有效率92%,取得了良好的增產效果,天然氣年產量由2001年的6000×104m3上升至2010年的14300×104m3;同時也形成了向恩施,重慶萬州、石柱、黔江等地區的供氣格局,為當地的經濟、民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