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見慣各類政治大事件的石油市場而言,美國債務危機可能不會引發大驚小怪。不過,美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其違約和評級下調風險還是難以被忽略的。
普遍的觀點是,如果上調美國債務上限的協議未能在最后期限前達成,美國國債價格、美元匯率以及人們對美國這一最重要的AAA評級國家的信心將下降。總體而言,這應該會給石油等硬資產帶來提振。
但普遍觀點未必總是正確的。首先,中國等主要美國國債持有國幾乎不存在拋售美國國債的意愿,因為這會使他們資產組合的價值大幅縮水。而且,拋售美國國債后,所得美元并沒有更好的去處,其他資產市場的規模都不足以容納如此多的美元。在面臨諸多威脅因素的情況下,目前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仍低于3%,因此美國國債將遭到拋售的假設并不一定成立。
此外,與黃金不同,石油主要功能是用于生產,而非一直存儲以防金融災難。因此,即使人們出于對沖金融風險的目的買入石油,油價最終還是必須要依靠經濟因素來支撐。在這方面,不管債務上限協議是否達成,美國經濟都無法對油價構成支持。
理由就是財政緊縮。目前美國爭論的問題是如何和何時削減聯邦支出,而非是否削減。如果債務上限未能上調,美國經濟陷入二次衰退的風險將顯著增加。花旗集團(Citigroup)的Steven Wieting計算得出,如果美國只能將自身收入用于支出,財政支出將只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在失業率仍然高企的情況下,消費者支出將受到打擊,汽油需求將下降。5月份美國汽車行駛里程數已較上年同期下降約2%。
即使債務上限上調協議達成,也肯定是在作出足夠支出削減承諾后才獲得共和黨同意的。
美國和中國采取財政刺激舉措并輔以極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局面在持續約兩年時間后接近尾聲。這一趨勢對油價的不利影響可能超過債務上限談判陷入僵局所能帶來的任何提振。原油與黃金這一債務風險真正對沖工具的30天價格走勢關聯性繼續降低,目前已處在去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油價今年的大幅上漲出現在春天,當時利比亞石油生產因國內爆發軍事沖突而中斷。這一危機的解決對石油市場才會真正帶來重大影響。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