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國際能源署(IEA)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全球煉油廠原油加工量將恢復增長態勢。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的原油加工量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IEA將第三季度全球煉油廠原油日均加工量預期維持在7590萬桶不變,較上年同期高出50萬桶。
IEA此前將第二季度全球煉油廠原油日加工量上調了11萬桶,主要因為俄羅斯6月的原油加工量創新高。但實際上,第二季度全球煉油廠原油日加工量僅比上年同期多6萬桶。
由于我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上地位重要,我國的石油需求變化一直是石油分析師關注的焦點。在我國公布前7個月的石油進口量后,IEA在報告中下調了中國今明兩年的石油需求預期。制造業漲幅放緩等是下調的主要原因。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7月,我國原油進口量同比增長6.3%。我國今年二季度GDP同去年比上漲9.5%,較第一季度9.7%的增速有所下降。
IEA石油市場月報顯示,今年6月,我國石油月需求量(包括煉化產量和凈進口量)下降1.5%。這是2009年3月以來的首次下降。其中,柴油需求下降最明顯,變動幅度從5月初的11.5%降至1.3%。這說明,雖然電力供應有吃緊的可能,但并沒有出現大面積的柴油消費。此外,這份報告說明,石油需求下降與中國經濟增幅放緩的跡象相符。
需求預期雖然下降,但石油產量預期有所上升。IEA的報告透露,我國今年石油平均日產量預計為420萬桶,較去年上漲3.3%,相當于每日多生產13.5萬桶,預計2012年的平均日產量可達430萬桶。我國大型油田和成熟油田產量有所上漲是調高國內石油產量預期的主要原因。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