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原油外盤保持在當前價位,在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期將無法觸及下調門檻;但考慮到國內通脹壓力,仍不排除國家適度調整油價,甚至公布新定價機制的可能性。
若Brent油價保持在114美元/桶附近,本周國內調價基準——國際三地原油均價移動變化率或繼續維持負向下行,預期在9月2日前后或達到負向最大,但仍難以達到-4%的下調臨界點;而到下周,三地率則將轉為回升。唯有外盤油價短期內大幅走低,Brent油價跌至108美元/桶以下并在此價位維持一段時日,三地率才有望突破這一門檻。
另一方面,該機構指出,目前原油價格已處于年內較低水平,較為符合投資者逢低吸納的心理價位;加之美國可能會維持寬松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發展,美元疲軟格局難以改變,因此歐美原油期貨或呈震蕩上揚之勢。另外,大西洋熱帶風暴頻仍、中東地緣政治局勢仍不安穩,都可能在短期內分別推高WTI和Brent油價。
另一咨詢機構息旺能源8月24日亦曾發布報告稱,由于近日國際原油價格再度大幅回升,國內成品油下調的時點或將再度延期。該機構首席分析師鐘健指出,若 Brent原油維持在每桶109-110美元之間,國內成品油零售價下調窗口有望在9月初開啟;若進一步沖高至每桶112美元以上,則下調油價的期望可能再度落空。
今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宣布推行航煤定價機制改革,并從8月起對出廠價實行逐月調整,方向則是逐步實現市場化定價;從而為市場對于汽柴油定價機制的改革留下了想象空間。有傳聞稱國家考慮將調價周期從現行的22個交易日縮短至10個交易日,但引發了民營油企的擔憂和反對。
依照新的航煤定價機制,自9月1日零時起,國內航空煤油出廠價已從8月份的7725元/噸下調至7610元/噸,航空公司對中航油的綜合采購成本亦從8月份的7785元/噸下調至7670元/噸,月降幅均為115元/噸。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