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5日發布《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修改后的管理條例自12月1日起施行。根據決定,修改后的條例對條例所適應的交易活動范圍進行了詳細規定,明確了條例所稱的期貨交易、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的具體內容。
同時,條例明確期貨交易應當在依照本條例規定設立的期貨交易所、國務院批準的或者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期貨交易場所進行,禁止在規定的期貨交易場所之外進行期貨交易。
針對非法設立期貨交易場所等行為,條例規定,非法設立期貨交易場所或者以其他形式組織期貨交易活動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滿20萬元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修改后的條例還對商品期貨合約、金融期貨合約、保證金、結算、標準倉單等概念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界定。
關于境外機構投資境內期貨交易,條例增加一項條款規定,符合規定條件的境外機構,可以在期貨交易所從事特定品種的期貨交易。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制定。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朱國華認為,此舉從制度上為原油期貨掃清障礙,為原油期貨正式推出創造條件,有助于推動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進程,爭奪商品定價權。
對此,東海期貨副總經理邱海翔解讀認為:期貨市場準入門檻降低,尤其針對境外機構加大開放引進力度是政策改革的應有之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