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八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上,原油期貨成為熱議的焦點話題。相關人士對其上市時間、意義和籌備工作等做出了全面介紹。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經過組織和多方努力,原油期貨仍在繼續推進當中,而剛剛發布實施新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正是為了原油期貨、國債期貨等市場重大創新提供了法規基礎。
上期所能源化工部總監陸豐表示,目前原油期貨全部準備就緒,各項材料已提交給各部委,待同意后即可納入上市時間表內。不過,原油期貨將采用何種計價方式,各方說法尚不統一。
最快明年上半年問世
通過了解,原油期貨各項材料已提交給外匯管理局、海關總署等相關機構,目前仍然處于審批階段,而監管層相關人士也證實,原油期貨上市也正在大力推進中。
12月1日,經過國務院修改頒布的新版期貨交易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條例新修訂重要的方面是為適應推出原油期貨的需要,為境外投資者直接進入原油期貨交易鋪路。監管層表示,力求將中國原油期貨市場打造成為國際化原油期貨,需要引入全球投資者和中介機構參與,條例的修訂標志著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和創新發展階段的到來。
某期貨公司總經理在會議間隙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國際期貨大會頻頻提及期貨市場的創新與改革,預示期貨市場的發展將有新的舉動,而國債期貨和原油期貨等新品種也被多次提到會議內容中,可見,監管層對于原油期貨的推進極為重視。按照這個推進速度,明年兩個較為矚目的新品種很有可能上市,樂觀的看,原油期貨有望明年上半年問世。
中期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強也表示,在中國期貨市場無限的發展機遇背景下,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現實意義,希望原油期貨能夠盡快上市,為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作出努力。
“希望在中國原油期貨上市后,CME也能夠與交易所進行相關合作。”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亞洲區總裁Julien Le Noble表示。據了解,早在兩個多月前,CME與上期所續簽了諒解合作備忘錄,根據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探討合作的可能方式,包拓在原油期貨上的合作。
計價方式尚存爭議
目前原油期貨在采用人民幣或美元計價方面,尚未有最終定論。不過,從技術角度來講,兩個幣種都不影響其上市運行,因為上期所已同時制定了兩種運行模式。
“從影響范圍來講,選擇人民幣,國內投資者不需要面臨重大規則調整,但境外投資者需要適應,而選擇美元則正好反過來。”陸豐表示,這兩個幣種之間的選擇將由國家有關機構綜合平衡考慮確定,交易所在兩種方案技術上同時測試,保持系統的穩定性。
中信新際亞洲商品交易董事付鵬江表示,作為國內三家中外合資期貨公司之一,非常期待原油期貨的上市。考慮到匯率風險方面,已美元計價再合適不過,但面對國內眾多參與者和定價機制等問題,以人民幣計價又較為妥當。因此,無論是以哪種幣種計價,原油期貨等不可能滿足全部投資者的需求。
據了解,原油期貨與其它大宗商品相比存在六方面不同:一是市場運行平臺不同;一般商品反映市場供需關系,而原油期貨是完全國際化平臺,將為其它商品期貨參與國際市場形成開拓市場。二是交易結算模式不同。三是交割模式不同;原油作為管制商品,是國內不能夠自由貿易的典型商品,因此,如果想參與實物交割,只能放在保稅區中,使用完全報稅方式。四是市場服務對象不同;多數大宗商品服務于國內的生產商、貿易商、和消費者,而原油期貨將服務范圍擴大到全球投資者中,其資源配置功能首先輻射遠東地區,進一步擴大至全球市場上。五是目標市場定位不同;從單純國內基準價市場延伸到區域國際基準價市場。六是監管模式不同;將采用“五位一體”的監管模式,不過,在引入境外投資者后,必須要建立跨境聯合監管機制,因為投資群體的復雜化給監管帶來新的挑戰。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