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4月份以來,受全球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三大機構下調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期以及原油基本面偏弱等因素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挫。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在超跌后出現一波反彈行情,但從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原油供需基本面來看,我們認為此次反彈只是對前期急速下挫的技術性修復,原油價格的弱勢格局并未改善。
原油需求前景堪憂
近期公布的全球主要國家制造業數據令市場失望,加劇了市場對未來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擔憂。歐元區方面,德國4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較3月下降1.1至47.9,遠不及49.0的預期,創去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這一方面體現了德國這個歐洲最重要的經濟體,其自身經濟也開始下滑;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歐洲整體經濟環境的惡化,德國亦不能獨善其身。美國方面,美國經濟復蘇相對明顯,非農就業人數、周初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新屋銷售等數據頻頻超出預期,提振了市場信心,美股連創新高。與此同時,美國4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自3月終值54.6下降至52.0,為近6個月的新低,創下其自2010年6月以來最大月降幅,這表明美國經濟復蘇之路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國內經濟數據亦不樂觀。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7%,比上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低于市場之前預期的8%.在一季度GDP低于預期的背景下,匯豐PMI再次走低,4月份匯豐PMI值為50.5,較3月份下降1.1個百分點,盡管連續6個月處于50榮枯線上方,但經濟擴張動能減弱,企業對于經濟復蘇的信心較弱,需求改善幅度有限。
總體來說,全球已進入復蘇的初級階段,但復蘇的前景尚不明朗,不確定性因素偏多。從短期看,當前的不確定性因素對原油價格的繼續回落造成了更加實質性的影響。
市場供需矛盾依舊突出
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原油需求增長受到抑制。美國能源信息署、歐佩克(OPEC)和國際能源署三大機構在各自的月度報告中不約而同地下調了對全球石油需求的預測,令市場對全球能源需求前景的擔憂情緒加重,同時主要產油國原油產量則保持穩定,供應大于需求,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從供給層面看,歐佩克的原油日均供應量穩步下降。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OPEC成員國的原油日均產量為3019萬桶,較2月份減少10萬桶,創出自2011年10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已經接近3000萬桶的計劃目標量,除非是油價繼續大幅下跌,否則其產量進一步下降的空間較為有限。而隨著頁巖油等非常規能源的開發,美國原油產量在今年年初便突破日均700萬桶并連創歷史記錄。此外,原油庫存壓力明顯,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庫存數據顯示,截至4月19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94.7萬桶,盡管低于市場預期的140萬桶,但仍處于歷史高位,市場整體的供應依然十分充裕。從需求層面看,目前為原油的需求淡季,大多數的煉廠會在這個時候進行整修,開工率有所下滑。數據顯示,進入1月份,煉廠開工率不斷下滑,3、4月份均保持在90%以下,加上美國原油產量依然保持強勢。因此,美國原油高庫存狀況短期難以改善,這將繼續壓制油價走高。
短期內中東局勢支撐原油走勢
由于中東地區有著特殊的戰略地理位置,目前,除了伊朗核危機仍然持續之外,敘利亞和土耳其沖突也開始進入升級階段。伊朗和西方大國就核計劃展開的會談依然沒有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伊朗重申擁有鈾濃縮的權利,加劇了伊朗地緣政治風險。此外,由于敘利亞交戰雙方都可能違規使用了化學武器,這使得投資者對中東地區局勢的穩定性更加擔心。
總體來看,目前中東持續緊張的局勢給后期原油價格走勢帶來了一定的支撐,但中期來看,全球經濟復蘇基礎尚不穩固,尤其持續萎縮的歐元區經濟仍將壓制大宗商品走勢,投資者對全球能源需求前景的擔憂情緒加重,美國原油高庫存狀況短期內難以改善,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將繼續壓制油價走勢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