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2月2日)美元指數(94.6400, 0.0600, 0.06%)震蕩下跌,因美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非美貨幣走勢分化,因擔心英國經濟放緩,英鎊兌美元(1.5016, -0.0021, -0.14%)收跌,而油價的大幅反彈推升加元兌美元。周一,美油一度上漲至50美元上方,布油上破55美元。黃金價格先抑后揚,最終收跌。
美國數據方面,美國12月核心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同比增1.3%,與預期持平。美國12月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0.3%,創 2009年9月來最大跌幅,或因油價暴跌所致。此外,美國12月營建支出僅增長0.4%,低于預期的0.7%。
但美國12月個人收入增長0.3%,好于預期的0.2%,暗示美國以后的消費能力增強。另外,美國1月ISM制造業PMI 53.5,不及預期的54.5,創一年新低。美國1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終值為53.9,略低于預期的54.0。
歐元兌美元(1.1322, -0.0018, -0.16%)周一小幅上漲,因經濟數據整體符合市場預期。數據顯示,歐元區1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1.0,與初值一致,12月制造業PMI為50.6。
法國1月Markit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49.2,預期和初值49.5,12月終值47.5。不過,德國1月制造業PMI終值50.9,差于預期的51.0。
英鎊兌美元周一下跌,數據顯示英國1月制造業活動增速略高于預期,但制造業者調降價格,引發市場對于英國經濟放緩的擔憂。
數據顯示,英國1月Markit/CIPS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升至53.0,高于預期的52.6,穩穩守在50榮枯線上方。
另外,周一中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49.7,連續兩個月萎縮,預期49.8,初值49.8。
日本方面,黑田東彥表示,現在討論退出策略的細節還為時過早。如果日元走勢能反映出經濟基本面,那么整體上它對日本經濟就并非不利。他本人不認為當前的日 元走勢對日本經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為疲軟日元提振了出口商獲利,并推高了股價,但損及小型企業獲利及家庭實際收入。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