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調研結果表明,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庫應該建在地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專家錢七虎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介紹,2003年他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中國工程院院士、工程地質專家王思敬,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地下提高專家施仲衡,中國地下空間開發專家童林旭等6位院士、專家提出建議,國家原油戰略儲備庫不應建在地上,而應建在地下。
在今年的兩會上,錢七虎院士再次提出了這一建議:“我想促成它盡快落實。”
安全 環保 經濟
2003年,國家啟動了地上國家石油儲備庫的一期規劃,并委托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籌建。
“但我們認為,地下石油儲備庫比地上的更安全、更環保。”錢七虎介紹,地下庫具有地上庫無法比擬的安全性,地下庫深埋于地下,雷擊、恐怖襲擊難以得手。目前世界上地質條件適宜的國家均大量采用地下庫作為原油戰略儲備庫,例如,美國戰略儲備油的70%以上、韓國戰略儲備油的80%以上以及北歐國家等多采用地下庫儲備。在世界范圍內,地下儲油投入使用50多年來還沒有出現過惡性事故。而地上庫由于難以克服的弱點,在運營中必須配備龐大的消防設備,石油儲備基地規模龐大,一旦出現惡性事故,其災害往往大于石油儲備基地本身的損失。戰時,油庫往往是敵方打擊的重點,地上庫沒有任何防護能力,抗擊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的能力非常脆弱,還將危及周邊企業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節約用地是建設地下石油儲備庫的另一重要優勢。”錢七虎說,地下庫深埋地下,其地面設施僅為地面庫的1/10。例如,以500萬立方米庫容計,地下庫可以節約土地13000畝左右。
地下石油儲備庫的第三個優勢是節省投資和運營費用。據測算,以一個300萬立方米庫計,地下庫比地上庫節省6億~7億元建設投資,運營費用僅為地上庫的1/3左右。
“在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地上庫建設過程中,已經產生了投資高、占地多、環保安全條件相對較差等負面影響,不宜再動用國家資金建設大規模地上儲備油庫,已建的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的地上庫宜轉做兩大公司的商業儲備庫;再者,地上儲油庫,為安全計宜適當分散而不應過于集中。”錢七虎指出。
萬事俱備
錢七虎介紹,2003年,溫家寶總理就幾位工程院院士關于國家戰略石油儲備采用地下儲存模式的建議作出明確批示。根據批示精神,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家石油儲備辦)組織有關單位從環保、安全、節約土地資源、降低工程造價等方面,開展了國內地下巖穴儲油庫以及花崗巖地下水封儲油庫的選址、建設方案研究等前期工作。“研究結果表明,在我國東南沿海可以找到不少適合建設大規模地下儲油庫的地質構造地點,上述地點均靠近已建成或規劃建設的大噸位進口原油碼頭及大型石化基地。”
錢七虎介紹,為保證大型地下石油儲庫的建設更安全可靠,國家石油儲備辦還委托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等有關單位作了大量調研、技術交流等,并成立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地下儲庫專家組,將前期工作較深入的江蘇和山東的項目作為示范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的評審,在通過評審的同時,完成了環保、安全評審與用地預審等十多項相關審查,并完成了初步地質勘探等工作,國家發改委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以地下為主的國家石油儲備工程二期規劃,此規劃已上報國務院。
錢七虎指出,借鑒國內外建設地下儲油庫的成功經驗,加上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選擇具備工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的庫址,加快推進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地下儲油庫規劃工程的建設,對完善國家石油儲備體系,保障我國沿海地區石油供應,應對自然災害(雷擊等)、恐怖襲擊等各種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來講已是當務之急。
在談到建設地下石油儲備庫的技術問題時,錢七虎說,國外在建設地下儲油庫方面已取得成熟可靠的經驗,我國地下工程(交通隧道、水電及礦山等)的修建技術也已達到國際水平,可為大型地下儲油庫提供有力支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