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位于克拉瑪依油田七東1區的ES7007和ES7008兩口聚合物驅工業化試驗井含水率分別下降4%和20%,試驗取得明顯效果。
克拉瑪依油田礫巖油藏分布很廣,但因孔隙度低、儲層物性差,再加之油田開采已進入中高含水階段,原油開發和穩產難度很大。實施聚合物驅工業化試驗,可大幅度提高老油田的原油采收率。根據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第二次提高采收率潛力評價,克拉瑪依油田適合聚合物驅單元達到100多個。
2005年,七東1區克下組油藏聚合物驅工業化試驗被列為中國石油股份公司級重大開發試驗項目,項目預期提高采收率8%至10%,設計見效期為3至4年。
七東1區克下組油藏于1958年投入開發,進入20世紀90年代,區塊處于含水開采階段。在試驗初期,七東1區塊含水率大于90%的井13口,占81.3%,大多數井處于高含水開發階段,采出狀況較差。2005年6月起,試驗區恢復注水。2006年9月,開始注入聚合物。通過調剖、提高注聚濃度和調整注采比等一系列措施,油井產液能力有較大提高,大部分油井由低能、低產逐步恢復到正常生產。試驗前,ES7007和ES7008井的含水率在98%左右。目前,試驗區的16口油井中,見效井11口,見效率達68.8%。
新疆油田公司開發處處長王國輝說,克拉瑪依油田礫巖油藏聚合物驅工業化試驗,在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尚屬首次,從目前取得的效果看,潛力很大,它將為克拉瑪依油田二次開發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