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京召開的“2006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發展會議”上,清華大學生態工業研究中心帶來的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吸引了參會企業。據悉,該中心為綜合解決我國面臨的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問題而提供的成熟方案,已成功地在國內十幾個項目實施。
據了解,清華大學生態工業研究中心近年來與國家發改委和環保總局就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開展了密切合作,承擔了魯北生態工業模式研究、撫順礦業集團生態工業園區規劃等12個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試點的規劃及研究工作。其中有10個項目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和環保總局等組織的鑒定,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據介紹,該中心遵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圍繞企業、城市或區域層面的生產、消費領域及支持體系進行深入探索,開發出廣為業界認可、適用于現有企業和工業園區改造、新建工業區規劃設計、城市和區域范圍發展循環經濟的“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該成果的核心環節―――生態工業規劃部分,是在區域范圍應用生態學和系統工程原理,仿照自然界生態過程物質循環的方式對企業生產的原料、產品和廢物進行統籌安排,通過企業間的物質循環、能量利用和信息共享,實現現代石油和化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該成果可以讓企業和政府從多方面獲益。在經濟效益方面,通過減少廢物產生和物質循環,降低原料成本和廢物處理成本,可使新鮮水消耗降低20%~30%,廢物資源化率大于65%,進而使企業經濟效益提高30%~50%。在環境效益方面,該規劃可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減少向環境的排放,有助于改善資源緊張和環境污染的現狀,其中僅集中供熱一項就可減少粉塵排放30%,節省占地40%~50%,降低能耗25%。在社會效益方面,實施規劃可以為企業和政府樹立良好的形象,并增強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據了解,清華大學生態工業研究中心近年來與國家發改委和環保總局就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開展了密切合作,承擔了魯北生態工業模式研究、撫順礦業集團生態工業園區規劃等12個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試點的規劃及研究工作。其中有10個項目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和環保總局等組織的鑒定,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據介紹,該中心遵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圍繞企業、城市或區域層面的生產、消費領域及支持體系進行深入探索,開發出廣為業界認可、適用于現有企業和工業園區改造、新建工業區規劃設計、城市和區域范圍發展循環經濟的“生態工業園區和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該成果的核心環節―――生態工業規劃部分,是在區域范圍應用生態學和系統工程原理,仿照自然界生態過程物質循環的方式對企業生產的原料、產品和廢物進行統籌安排,通過企業間的物質循環、能量利用和信息共享,實現現代石油和化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該成果可以讓企業和政府從多方面獲益。在經濟效益方面,通過減少廢物產生和物質循環,降低原料成本和廢物處理成本,可使新鮮水消耗降低20%~30%,廢物資源化率大于65%,進而使企業經濟效益提高30%~50%。在環境效益方面,該規劃可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減少向環境的排放,有助于改善資源緊張和環境污染的現狀,其中僅集中供熱一項就可減少粉塵排放30%,節省占地40%~50%,降低能耗25%。在社會效益方面,實施規劃可以為企業和政府樹立良好的形象,并增強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