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石油公司注意到,公司股價已趨于穩定,但涉及深水鉆井項目的公司卻是例外。深水鉆井的價值早已不如此前估計的那樣大,目前來看,實施深水鉆井項目是有風險的,因為很多公司的股價已沒有更多跌落空間了。
諾貝爾能源公司、Enesco和越洋公司(Transocean)等石油鉆探領域的巨頭現在的股票交易金額每股分別為4.75美元、7.5美元和9.75美元。股價本身并不能說明什么,但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公司曾經的股票交易金額每股都在40~70美元。換句話說,這些公司目前的市場份額只是曾經的1/10,收購方大概花6億美元就能收購這三大巨頭。制約深水鉆井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不是石油的供給,而是近海鉆探配套設備的供給。
收購方用10億美元就可以完全買下深水鉆井產業,反壟斷監管機構一開始可能阻止這一收購。但現實是,深水鉆井產業規模不大也并不健康,所以監管者對該產業的干預相較于其他領域來說可能少一些,而深水鉆井幾年前可是價值百億美元以上的產業。
深水鉆井不是一個衰落或是基本沒有利潤的產業,只是石油市場的“玩家”太多,導致該產業戲劇性地沒落。事實上,發展深水鉆井產業對全球石油行業來說至關重要。
目前,該產業“自我修復”的能力仍然有限,如同早些時候油服市場一樣,股份持有者會“懲罰”收購其他競爭者的公司,并且收購方也會因為財政緊張而落寞。油服公司威德福在研究購買貝克休斯的資產時,股價就大受影響。
在包括越洋、Enesco和諾貝爾能源在內的業內最大公司中,沒有一家公司有能力處理任何形式的收購行為。大公司并不會面臨立即倒閉的風險,因為它們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并且資金足夠面臨未來幾年可能發生的經濟風暴。但是也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足夠的進取心和熱情,愿意冒險通過合并的方式擴大公司規模。
深水鉆井產業有自身的特點,內部合并不可行,但外部收購是有可能的。私募股權機構現在可能密切關注石油領域,多數公司手中都集中了巨額的流動資金,可以購買實力和規模較弱的石油生產商。如黑石或凱雷這樣的集團完全可以買下整個深水鉆井產業,還能合理地供應近海鉆探配套設施,并且幾年后當石油市場開始復蘇時,還能獲得巨大收益。國際石油巨頭也經常做類似的事情,畢竟收購深水鉆井產業所需資金并不多。
目前,很多投資者都在猶豫,是否應該接下深水鉆井產業這個“燙手山芋”。一個巨大的產業如此廉價,以至于一個或數個外部投資者都能接管。那么,愿意發揮優勢或等待產業復蘇的投資者也要注意:這是一個危險的投資,同時也是一個重大機遇。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