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至8日,第八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CEM8)暨第二屆創新使命部長級會議(MI—2)在北京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企業家、經濟學家、能源專家共聚一堂,探討全球發展議題。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安南·阿明表示,中國目前是全球轉型中心,希望能夠繼續與中國和150個可再生能源署成員國一起合作,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的全球部署。
全球能源轉型領跑者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廣泛共識和共同行動。
“中國是全球能源轉型領跑者,在促進能源轉型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其影響不僅僅限于中國境內,例如‘一帶一路’建設就展示了怎樣實現跨境基礎設施方面的合作。”安南·阿明表示。
對此,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瑞克·海茨指出:“中國的清潔能源經濟轉型將對推動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起到重要作用。”
“事實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效投資國,也是風能、太陽能領域的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對于風能、太陽能和電動汽車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英國兒童投資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凱特·漢普頓說。
在中國,能源結構逐步呈現低碳化、清潔化的趨勢,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明顯回落。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累計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7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的34.6%。風電累計裝機量和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不僅如此,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50萬輛,占全球市場的50%。
發展中國家可借鑒學習
凱特·漢普頓表示,中國能夠在清潔能源方面發揮領導力、分享智慧,能夠讓經濟增長跟碳排放脫鉤,推動能源革命,建立一個非常好的模式,供發展中國家借鑒學習。
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創新發展、綠色發展推動能源革命。
按照《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能源消費的增量有68%以上將來自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清潔低碳能源將成為能源供給增量的主體。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創新技術中心主任道夫·哥蘭說,在未來,我們需要可再生能源加速發展,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好消息是,其技術已經可行,成本已經是可以承受的了。中國在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提到,“我上周聽到,數以千計的風電廠、光伏電廠在中國建設起來,這說明中國對發展再生能源有決心。”
綠色就業是發展機會
與會專家表示,清潔能源經濟轉型將帶來經濟增長、環境保護、社會就業以及氣候變化治理的多贏效應。
落基山研究所常務董事詹·克瑞茲表示,未來是信息導向型的社會。清潔能源經濟轉型可以培養高科技的、高薪酬的人才,創造新技能,同時增加出口。所以,中國綠色就業不是問題,對于中國而言,它是解決方案與發展機會。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行業年報,2016年,全球有980萬人從事可再生能源行業,其中,中國就業人口占360萬。
綠色經濟將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在會上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煤炭行業的就業人數為500多萬,煤電產業是200多萬。而以風電、太陽能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到今年年底,就業人數能夠接近于煤炭行業。
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部署,到202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總的投資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將帶動超過1300萬人就業。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