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李建 張立巖 通訊員李靜)5月19日16時,來自緬甸西海岸馬德島的原油經過18天長途跋涉抵達中緬兩國邊境。檢驗檢疫人員從管道中取得第一管油樣,標志著中緬原油管道原油正式進入我國。接著,這批原油將以每天約50公里的速度繼續向內地推進,再經過約650公里長途旅行,最終抵達位于昆明安寧的云南石化。
中緬管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氣管道,是我國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條能源進口通道。天然氣管道在2013年7月正式投產并順利通氣,截至目前已向我國供氣約140億立方米。原油管道于2010年6月開工建設,此次境內外投產管道全長1420公里,其中46%在我國境內,設計輸量為每年1300萬噸,管道沿線地質條件復雜,地震多發,地質災害頻繁,20公里最大落差達到1500米。管道建成后,項目運行將采取國際通行的“分段管理”模式,其中緬甸段由中緬成立的合資公司負責,國內段由中國石油西南管道公司負責運行。
4月10日,在習近平主席和緬甸總統吳廷覺共同見證下,中緬兩國代表簽訂《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當日晚間,來自阿塞拜疆的14萬噸原油在馬德島卸港入罐,中緬原油管道正式投運。
為了做好中緬原油管道原油進入中國的接收和繼續輸送工作,中國石油股份公司領導現場檢查指導,西南管道公司精心組織試運投產和生產運行方案,先后7次召開投產協調會,加強管道運行風險研究,建立應急體系。同時,積極配合海關和檢驗檢疫部門,做好油品化驗和質檢等工作。
緬甸原油進入我國后,將實現就近加工銷售。作為與中緬油氣管道配套的項目,中國石油云南石化也將于近期投產,設計年加工能力1300萬噸,供應市場包括云南、四川、重慶、貴州、廣西等地區,對確保我國西南地區成品油和化工產品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帶一路”上中緬共建的合作項目,中緬油氣管道被稱作互利共贏的國際化范本。管道投產后,每天將有20多萬桶原油從馬德島港源源不斷輸送到我國,緬甸則每年都能收取原油過境費,沿線還可下載200萬噸原油,石油管道維護為當地提供了就業機會。
中緬原油管道投運,對我國實現原油進口多元化、降低運輸風險和運輸成本具有重大意義。與繞行馬六甲海峽相比,通過中緬原油管道,縮短運送里程1820海里。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