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印發《“十三五”資源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要求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集約利用、安全保障為總體思路,在資源領域集中突破一批基礎性理論與核心關鍵技術,重點研發一批重大關鍵裝備,構建資源勘探、開發與綜合利用理論與技術體系,實現節約高效利用資源、保障資源供給安全,為新常態下國家戰略的實施、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以及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專項規劃》提出,根據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以深地勘探、綠色開發、智能裝備、綜合協調等為重點,在水土資源綜合利用、資源勘查、油氣與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煤炭資源綠色開發、礦產資源清潔開發、資源循環利用、綜合資源區劃等方面,集中突破一批基礎性理論與核心關鍵技術,重點研發一批重大關鍵裝備,構建資源勘探、開發與綜合利用理論與技術體系;建立若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技術研發平臺、工程轉化與技術轉移平臺、工程示范與產業化基地;培養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逐步形成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資源科技創新體系,為新常態下國家戰略的實施、產業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立以及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專項規劃》明確“十三五”資源領域的發展目標:示范區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形成50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當量效益;明確我國所需要維持的耕地資源紅線,創建土地資源安全工程;研發一批深部礦產勘探急需的裝備,主要裝備市場占有率大于80%;實現深部3000米勘探、5000米勘查和資源評價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部礦產資源勘探技術體系;研發一批高效自動化鉆測錄井與采油技術和裝備,主要裝備取代國外產品60%以上,形成油氣高效安全集輸儲運體系,建成示范區;全面提升煤炭潔配度水平,商品煤潔配度超過50%,80%以上的低品質煤退出市場或實現潔凈利用;突破1500米深井開采等關鍵技術與裝備,建立礦產資源綠色、智能、高效開發理論和技術體系;實現大宗和共伴生非金屬礦產資源、鹽湖資源的綠色高效開發與高值化利用;攻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技術,建立礦冶固體廢棄資源循環利用技術體系,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50%以上;構建資源環境承載、國土優化開發、國土綜合整治等方面的理論、技術、標準體系,建立資源大數據平臺;培養10個左右國際一流的資源科技創新團隊,建設50個左右國家級資源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構建人才、技術、資源等國際合作交流平臺,立足國內、拓展海外,建立“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互補體系。
《專項規劃》還提出,結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建立跨部門的統籌協調和會商推進機制,建立資源科技創新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完善評價機制和配套銜接工作。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