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25日正式公布。這份今后15年中國能源革命的行動綱領提出,要打造能源合作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中國高層曾于2016年訪問沙特、埃及、伊朗三國時首次提出打造能源合作共同體。此次官方將能源合作“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寫入能源革命戰略,意味深長。
一方面,中國欲提高能源國際競爭力,需從國外“取經”。眼下,中國內有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過剩,電力領域供需矛盾突出,PM2.5、二氧化硫、有害重金屬大量排放等難題,外逢氣候變化形勢越發嚴峻,能源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在主要發達經濟體能源消費總量趨于穩定甚至下降,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成大勢所趨之際,中國如果不順應這一大勢,加快布局能源轉型,就會在越發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喪失先機,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也無從談起。
要推進清潔低碳能源開發利用,實現“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目標,與全球掌握先進技術的企業加強合作無疑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
另一方面,中國欲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也需要加強國際合作。眼下,中國油氣資源大量需要進口,如無可靠合作伙伴,能源安全難免讓人不放心。
在這份統領未來中國能源革命的戰略中,中國提出了打造能源合作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路線圖”,其中滲透著強烈的風險管控和互利共贏意識。
中國要構建連接自身與世界的能源合作網。根據《戰略》,中國要重新描繪能源供應版圖,形成長期可靠、安全穩定的供應渠道,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戰略》明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將“充分照顧”合作東道國的現實利益,把自身能源合作戰略利益與資源國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的需求充分結合;“走出去”的企業也要切實履行當地社會責任。
中國還要暢通“一帶一路”能源大通道。在鞏固油氣現有戰略進口通道的同時,加快新建能源通道,使能源輸送通道安全暢通,提高能源供應能力。
近年來,中國已與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油氣領域展開積極合作。以哈薩克斯坦為例,中哈雙方共同修建了中哈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線A/B/C三線均過境哈薩克斯坦。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基礎產業司副司長鄭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的能源合作將是全方位、多形式的合作,“這是雙向的,也是互利共贏的。”
鄭劍稱,將于2017年5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與會者將就推進沿線能源合作進行交流,探討能源設施互聯互通如何打破瓶頸,以及進一步提升合作水平和范圍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