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殼牌天然氣與能源市場和貿易業務執行副總裁賀仕杰(Steve Hill)在華進行媒體交流時,接受了《石油商報》記者的采訪,賀仕杰表示——LNG市場貿易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2015~2030年間,全球天然氣需求量將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LNG的需求量將以4%~5%的速度增長,兩倍于天然氣的增速。同時,LNG貿易也正在演變以適應買家的新需求,比如期限縮短,合同量變小。”賀仕杰對全球LNG的格局進行了如上闡述。
商報:未來10年,LNG將有很大的增長,這些增長該如何消化?
賀仕杰:根據我們的預測,LNG的增長大部分將會被歐洲吸納。歐洲的天然氣需求在連續幾年下降后,慢慢出現了回升,這是因為歐洲正處于煤改氣的過程。
但是像荷蘭英國的北海地區的LNG生產商正在削減LNG產量,使得國內的LNG生產有所下降,所以歐洲在未來將會需要大量LNG。
商報:2016年美國首次實現LNG出口,此舉將會怎樣影響國際天然氣市場?
賀仕杰:美國未來會成為全球LNG市場的一個主要提供商。兩年前美國還沒有向世界任何國家供給LNG,但是根據LNG前景報告預測,2020年美國的天然氣出口將會占世界供給的20%。美國成為全球LNG的主要供給國,給整個LNG行業帶來的不僅僅是供給數量上的變化,還有新的商業結構,使LNG價格更加透明,市場更具靈活性。
美國亨利中心的價格本身就很透明,同時美國進行天然氣液化的成本也是公開的,這兩個因素的疊加使我們能夠清楚地知道美國供給的LNG成本。
由于出售LNG的公司類型發生變化,所以導致LNG市場的商業結構也是不同的。除了美國,LNG出售方主要是國際石油公司或者是國家石油公司。雖然大部分的項目能夠對市場提供穩定的供應,但是整個商業的架構不夠透明。美國的LNG供應商主要是基礎設施開發公司,他們采取成本驅動的定價方式,在亨利中心的基礎上加上項目成本。
毋庸置疑,美國加入LNG市場,對全球LNG市場提高透明度與靈活性是有好處的。
商報:LNG商業模式有哪些新變化?如何能在新模式中脫穎而出?
賀仕杰:過去幾年LNG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由過去長貿協議為主導的商業模式轉變為靈活性更高的短期小批量合同,使買方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
長貿協議是LNG行業過去所建立的一種成功的商業模式,在簽訂長期購銷協議的基礎上,供應方可以獲得資金從而投資于LNG的項目開發。并且長貿合同是賣給具有壟斷地位的國家石油公司,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太多市場風險。
而今,整個市場正在發生變化,一方面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另一方面新的市場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形成,在這種情況下,客戶承擔了更多的風險,比如市場穩定性的風險,因此他們無力簽訂非常大的長期購銷合約。所以,現在出現了合同期限短、合同金額小的合約。這種情況意味著,無論是生產商還是金融企業,在為LNG項目進行開發和融資中,都要改變運作方式,最終意味著供給方需要承擔更多的市場風險,供應商的成本競爭力就變得更為重要。
在當今面臨極具競爭性的新環境中,LNG行業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具有成本的競爭力。在過去兩三年中,大宗商品價格長期低位運行,中短期現金流呈現結構型赤字,包括LNG項目在內,行業整體投資有所放緩。所以油氣行業現在努力做的就是不斷降低成本結構,以便下一輪投資高潮到來的時能夠進行有競爭力的投資。
商報:殼牌在LNG產業中的競爭力體現在哪里?
賀仕杰: 2016年殼牌實現了5700萬噸LNG銷售,占全球LNG市場約20%。這得益于以下幾點原因:首先,殼牌的體量規模以及資金量決定了殼牌無需依賴融資去開發新項目;其次,殼牌在北美、中東、北非以及俄羅斯等主要LNG供應地均有良好的戰略布局,由此為殼牌爭取了更大的市場靈活性;再次,殼牌有非常大的LNG組合,在直布羅陀發展小規模LNG項目實現優異的成本結構;最后,殼牌不僅限于出售LNG,還能夠不斷擴大市場,去創造新的LNG需求,包括作為卡車柴油和重燃料油的替代品。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