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中民投掌門人董文標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一帶一路:對話領導人”分論壇,與葡萄牙經濟部長Manuel Caldeira CABRAL,阿富汗財政部長Eklil Ahmad HAKIMI,新加坡貿工部高級政務部長SIM Ann,歐洲投資銀行副行長Jonathan TAYLOR等高官一道,討論“一帶一路”為企業帶來的機遇,分享中民投“一帶一路”布局的領先實踐。
“一帶一路”戰略意義重大
在談到對“一帶一路”的認識和理解時,董文標與現場嘉賓分享了三點感想:
首先,十八大以來習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這在中國近幾百年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極大地加速了中國經濟融入國際一體化的進程,意義重大。
第二,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且正在從初級產品制造大國逐步向高精度產品制造大國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一帶一路”戰略對向沿線國家分享中國的經驗意義重大。
第三,今天中國的資金實力比較雄厚,民營經濟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發展得越發強大。很多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愿意參與“國際大循環”,并通過國際大市場練就基本功,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如何規避企業“走出去”三大風險?
在被問及關于中國企業走出去,尤其在布局“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遇到怎樣的風險時,董文標總結了三大風險。第一是安全風險,比如在中亞、東南亞都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很多中國企業都遇到過這些風險;第二是政治風險,部分國家政局不穩定會導致當初的承諾得不到完全兌現,這也是中國企業遇到比較多的問題;第三是項目本身的投資評估和法律風險,包括可行性、回報率、資金來源等等。
而抱團走出去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迅速從規模上做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與被投國家充分溝通。去年,中民投舉辦了中柬企業家論壇,中國150家企業、柬埔寨200多家企業參會,柬埔寨首相洪森率政府高官參與,為兩國企業家創建了良好的溝通平臺。
董文標同時強調,企業出海投資若要更好地規避風險,一定要在當地找到一個最好的合伙人,通過合伙來做這件事情。
抱團發展建立強大的雙向共贏平臺
中民投作為一個平臺公司,在“一帶一路”戰略上的定位就是抱團走出去。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實踐證明,企業單打獨斗走出去,“深一腳,淺一腳”會遇到很多問題和風險。經過這兩年多的探索,中民投建立了抱團走出去的模式,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一,中民投成立了強大的全球專家咨詢委員會,聚集了全球多位政要和經濟學家,為民營企業走出去貢獻智慧。
第二,中民投選擇以東南亞、新加坡為支點進入東盟。根據當地實際需要,建立中國產業園,把中國的優勢產業帶到東南亞,同時醫院、學校都在同步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而在新加坡這個遠東金融中心,中民投可以借助這個市場獲得持續的資金支持。
第三,走出去的同時,“一帶一路”這個平臺也可以引進來。中民投在歐洲、北美一些項目,主要是圍繞在中國的核心產業做并購。比如在中國做居家養老,可以把歐洲的居家養老企業并購進來,實現雙贏。居家養老在中國是一片“處女地”,但在歐洲國家已經做了很多年。把歐洲的管理經驗、產品通過并購引入以后,可以達到非常完美的效果。
第四,中國的企業走出去要建立強大的品牌和團隊。好的品牌,優秀的團隊,都非常值得去收購。
“一帶一路”投資需要解決人才屬地化問題
中民投在布局“一帶一路”的過程中,比如在東盟國家,中民投會根據產業園的實際項目需要,與政府、商會進行討論,建立培訓基金培養當地人才。
比如中民投出資1億元在印尼建立的“一帶一路”人才培養計劃。一方面與合作伙伴簽訂長期培訓協議,制定三個月的培訓計劃,主要在中國高等學府如清華大學培訓COO、CMO、CIO、CFO等企業高管人員,學員畢業之后回到產業園工作。
另一方面,中民投在雅加達當地大學舉辦為期1-2個月的藍領培訓班,學員培訓合格之后到產業園工廠去工作,效果非常好。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