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能源達沃斯”之稱的劍橋能源周,在能源格局的變化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36屆劍橋能源周(CERAWeek)日前在美國休斯敦召開,吸引了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名代表,他們就當下和未來能源形勢各抒己見。
國際能源署(IEA)在會議期間發布了未來5年原油市場分析和預測報告,指出如果新的項目不盡快推出,全球石油可能在2020年后“供不應求”。2022年前,非石油輸出國日產能將增至6090萬桶,其中美國的增幅最大,但2018年和2019年之后增速將放緩。
IEA署長比羅爾
IEA署長比羅爾稱,全球石油供應在2020年后可能很難跟上需求,除非新的項目盡快獲批。他預計,石油需求未來5年將持續增長,石油日需求量將由2016年的9660萬桶升到2019年的1億桶,到2022年達到約1.04億桶。
IEA指出,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70%將來自亞洲國家。到2022年,印度石油需求增長將超越中國。電動汽車將是石油需求增長的潛在阻力。
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
在本屆劍橋能源周上,多國能源部長提及減產及油價問題。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表示,減產需要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共同努力完成,雙方均對實現減產目標表示樂觀;伊拉克石油部長盧艾比說,伊拉克已經完成減產配額的85%;阿聯酋石油部長馬茲魯伊表示,阿聯酋正在加快減產步伐,預計將在今年6月前實現減產目標。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說,所有協議參與者都希望石油市場能夠保持穩定,但目前談及延長石油減產協議期限還為時過早,保持全球石油市場的供需平衡及增加石油領域的投資比延長減產協議更為重要。
道達爾總裁Patrick Pouyanne則認為,原油市場仍未達到平衡,有需要將歐佩克和非歐佩克減產協議延長至2017年下半年。當價格較低時,石油公司在理論上可以利用較低的勞動力和設備成本啟動投資,三四年后價格將再次上漲。如果我們現在不行動,那么到2020年將面臨石油短缺。他同意比羅爾的預測,美國頁巖產量無法彌補未來幾年來的產能缺口。
談到全球油氣市場的再平衡及國際油價的走勢,IHS Markit公司副主席、劍橋能源周創始人丹尼爾·耶金說,55美元/桶上下的國際油價是一個較為合適的水平,能夠為全球油氣市場各利益相關方接受,對美國能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乃至全球油氣工業最有利。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提到:“在會議期間,歐佩克首次與頁巖油生產商以及對沖基金高管舉行了會談。我認為,我們已經打破了自己同產業之間的堅冰,特別是與致密油生產商以及對沖基金之間的隔閡。”
值得一提的是,丹尼爾·耶金與中方代表團圍繞全球油氣市場、中美能源貿易合作等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認為,中美能源合作與油氣貿易的再平衡作用開始顯現,將有力對沖中美未來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丹尼爾·耶金指出,特朗普政府新的能源政策框架雖尚未確定,但對傳統能源行業而言已釋放出利好。中美油氣企業互動或將加強,中國企業會更加重視美國油氣市場,特別是頁巖油氣投資項目。
印度能源部長普拉丹也在會議上宣布,印度將對能源產業上游和下游投資進行新一輪招標。“眼下,我們正在休斯敦尋找投資,該市以資本密集度和技術知識聞名于世。未來10年,我們很有可能成為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最大貢獻國。”
埃克森美孚總裁Darren Woods
埃克森美孚總裁Darren Woods 3月6日稱,該公司計劃在墨西哥灣地區投資約200億美元于煉油廠、石化廠和其它項目,突顯了全球能源行業巨頭們正在將目光轉向美國。未來10年,埃克森美孚在美國頁巖油氣產量將提高近一倍。
“石油行業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石油是一種商品,且具有周期性。低碳未來可能對石油業帶來影響,挪威國油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挑戰保證競爭力。”挪威國油首席執行官Eldar Saetre表示。
BP總裁戴德利
BP總裁戴德利表示,公司將積極參與“油氣公司氣候倡議”行動計劃。據悉,包括沙特阿美、墨西哥國油、中石油都是該協議的積極支持者,預計今年10月它們將在倫敦舉行活動,以實際行動降低石油公司的碳排量。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