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頁巖氣到可燃冰,再到干熱巖,今年以來,我國非常規能源發展獲得多項重大突破。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日前在上海表示,國土資源部正在向國務院申報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組織編制《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規范》。
可燃冰:試采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今年5月10日,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截至7月9日,試開采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
張大偉說,這次試采取得了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隨著科技不斷突破,預計2030年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年產能達到10億立方米。
頁巖氣:從潛在能源到現實能源
伴隨著技術突破,頁巖氣作為獨立礦種,在我國已經實現了從潛在能源到現實能源的跨越。張大偉介紹說,2016年我國頁巖氣產量達到78.82億立方米,預計2017年產量達到100億立方米,僅次于美國、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國頁巖氣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產量300億立方米,2030年實現產量800億到1000億立方米。“目前來看,我國頁巖氣的產量目標可以實現,甚至偏保守。”張大偉說。
今年以來,在長江沿線,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連續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7643億立方米。其中,重慶涪陵頁巖氣田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米,成為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
干熱巖:有望實現商業化運作
作為地熱能的一種,干熱巖資源量巨大、分布廣泛,排放幾乎為零,熱能連續性好,具有可觀的商業價值。近期,我國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深處鉆獲236攝氏度的高溫優質干熱巖體,實現了干熱巖勘查重大突破。
張大偉說,根據目標規劃,2020年至2030年度,我國干熱巖有望實現商業化運作。
資源評價:三年時間完成
而8月在北京召開的“十三五”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透露,我國將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國常規與非常規油氣資源評價。
據介紹,“十三五”全國油氣資源評價工作原則是數量、質量、生態三者并舉。重視油氣資源的地質評價,油氣資源的經濟可采性評價和生態環境允許程度評價。將系統評價全國常規油氣資源和致密油氣、頁巖氣、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充分利用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成果和最新研究進展,補充評價油砂、油頁巖資源。
此外,國土資源部正在積極與國際通用標準建立對接關系,將中國礦產資源儲量標準推向世界。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