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科技日報9月25日報道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22日發布消息稱,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張鑫稱,通過“發現”號無人潛水器攜帶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譜探針,科考團隊在我國南海約1100米的深海海底探測到兩個站點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經拉曼光譜探針現場探測,證實其為標準的I型水合物。這也是國際上首次使用原位拉曼光譜數據證實這一科學結論。
可燃冰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積物或大陸永久凍土中,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可燃冰需要大量的深海冷泉流體作為氣源,因此極難存在。張鑫認為,該冷泉區域將是研究可燃冰形成、分解、成藏以及和海洋環境相互作用機制的極佳天然試驗場,也不排除有潛在的可燃冰資源。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