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我國頁巖氣領域捷報頻傳。
日前,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北京召開“湖北宜昌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重大突破成果研討會”,宣布位于宜昌市點軍區的鄂宜頁1井經過測試,單井每日獲得產量6.02萬立方米、無阻氣量每日達到12.38萬立方米的高產頁巖氣流,有望成為新的工業氣田,并在距今約6億年前的震旦系陡山沱組地層,獲得迄今全球最古老頁巖氣藏。
據了解,鄂宜頁1井位于宜昌市城區西南20公里處,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在長江中游部署實施的第一口頁巖氣壓裂試氣井,它縱向分為5個含油氣地層,科研人員稱其為“5層樓式”的頁巖氣分布。圈定1200平方公里有利區,預測資源量超5000億立方米,有望形成新的頁巖氣資源基地。
打破頁巖氣勘查開發局面
“鄂宜頁1井一共鉆遇五套含油氣地層,其中在陡山沱組,距今是6億年發現了應該說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頁巖氣層。它未來的勘查開發價值潛力是很大的。”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負責人邢樹文指出。
有專家表示,鄂宜頁1井的重大突破,進一步拓展了我國南方頁巖氣的勘查區域和勘查層系,有望支撐形成新的頁巖氣資源基地,引領長江中游地區頁巖氣油氣勘查開發,對優化長江經濟帶能源結構、實現綠色發展,提高國家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的重大突破填補了中揚子寒武系油氣勘探的空白,對廣大南方復雜構造區塊油氣勘探具有示范引導作用。實現了我國頁巖氣勘查從長江上游向長江中游的戰略拓展,對形成南方頁巖氣勘查開發新格局,支撐長江經濟帶戰略和油氣體制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卓創資訊天然氣行業市場分析師崔雪瑩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據了解,鄂宜頁1井是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長江中游部署實施的第一口頁巖氣壓裂試氣井,實現了我國南方頁巖氣調查新區新層系的重大突破、新理論和新技術的自主創新。
“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成果意義重大。首次在長江中游獲得高產頁巖氣流,圈定1200平方千米有利區,預測資源量超5000億立方米,有望形成新的頁巖氣資源基地。同時打破了我國頁巖氣勘查開發均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周緣的局面,實現了從長江上游到中游的戰略拓展。”能源互聯網研究學者聶光輝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崔雪瑩認為,此次重大突破對提高國家能源資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對頁巖氣地質調查勘探工作的逐步深入,最終將形成與重慶焦石壩、四川長寧-威遠三足鼎立的頁巖氣資源基地。隨著向下游地區的逐步拓展,或將形成南方頁巖氣勘查開發新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成果也豐富了頁巖氣的儲藏理論,創新提出了古隆起邊緣斜坡帶頁巖氣成藏新模式。傳統認為該地區古老地層生油生氣早,歷經多期改造難以成藏。經長期研究攻關,提出了“有利相帶是基礎,有機質含量是保障,基底隆升及演化是關鍵”的新模式,突破了傳統認識,有效指導了勘查部署,豐富了頁巖氣成藏理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
鄂宜頁1井頁巖氣調查重大突破成果令人振奮,然而關于頁巖氣的好消息卻并沒有結束。
近日,記者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化”)獲悉,經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專家組評定,中國石化涪陵氣田累計探明含氣面積575.92平方千米,累計探明地質儲量達到6008.14億方。預計年底將建成年產能100億方。
據了解,重慶涪陵氣田是中國最大頁巖氣田。在此之前,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組織專家評審會,對中國石化涪陵頁巖氣田新增探明儲量進行評審。經評審認定,涪陵頁巖氣田江東區塊焦頁9井區和平橋區塊焦頁8井區新增頁巖氣探明儲量含氣面積192.38平方千米,新增頁巖氣探明地質儲量2202.16億方,為第二期50億方產能建設奠定了資源基礎。
記者查閱資料了解到,2014年、2015年,國土資源部分別評審認定,涪陵頁巖氣田累計探明儲量3806億方,含氣面積383.54平方千米,成為全球除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巖氣田。
國土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專家組認為,在油價持續低迷的形勢下,中國石化實現了涪陵大型海相頁巖氣田的高效綠色勘探開發,對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具有很強的示范引領作用,顯著提升了國內頁巖氣產業發展的信心,展示了頁巖氣勘探開發的良好前景。
“目前,涪陵頁巖氣田日產氣超1600萬立方米,可滿足3200多萬戶家庭的日用氣需求。巨大儲量的探明,也給頁巖氣的開發注入了‘強心劑’,后期的產量也會逐漸增加。而且,隨著中國石化頁巖氣勘探開發理論技術的進步和裝備的國產化,大幅降低了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成本,這也為我國頁巖氣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新能源設計研究中心運營部經理楊超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
中石化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黨委副書記唐烽表示,涪陵頁巖氣是非常優質的非常規天然氣,甲烷含量超過98%,不含硫化氫。隨著頁巖氣大規模勘探開發,中國非常規天然氣自給能力將進一步提高,能源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商業化開采進程加速
與常規天然氣相比,頁巖氣分布范圍廣,埋藏淺,目前探明最淺的僅8米。開采周期較長,可開采30到50年,甚至更長時間。因為大部分產氣頁巖分布范圍廣、厚度大且普遍含氣,使得頁巖氣井能夠長期地穩定產氣。但頁巖氣儲集層滲透率低,開采難度較大。
“頁巖氣與常規天然氣最大的區別是地下存儲的方式和狀態不同,如果把開采常規天然氣比作在靜脈中采血,那么開發頁巖氣就如同直接從毛細血管中采血,大規模商業開發一直都是世界級難題。”有業內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
到目前為止,我國首個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累計供氣突破100億方,相當于一個千萬噸級的大油田的產量,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大型頁巖氣開發的國家。目前氣田日銷售頁巖氣達1600萬方,可滿足3200萬戶居民用氣需求。這標志著我國頁巖氣已經邁入大規模商業化開發階段。
就開采技術而言,我國已經實現了鉆完井、測錄井、壓裂試氣、環保4大工程技術全部國產化,至此也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實現了國產頁巖氣開發技術的飛躍。
“隨著我國頁巖氣探明儲量的不斷增加以及開采技術的逐步改進和完善,商業化進程也將提速。”楊超說道。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頁巖氣開發仍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破壞問題。雖然頁巖氣在使用過程中相對環保,但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而且所采用的化學品可能對蓄水層造成污染。此外,地下爆破對地表也存在影響,比如空氣、土壤和噪音污染,以及棲息地喪失等。
“不可否認,美國的頁巖氣革命為其經濟增長帶來了持續動力。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特別是環境問題。使許多美國人一直對頁巖氣發展心存疑慮。水污染是頁巖氣開發中難以完美解決的困難之一,此外空氣污染是頁巖氣開采中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因此我國在頁巖氣商業化開采過程中如何妥善處理好環境問題也變得至關重要。”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業內人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
總之,對于新能源的開發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探索和實踐過程。我國最大頁巖氣田儲量的逐漸探明,為頁巖氣的開發和利用奠定了重要基礎。而且目前除了美國之外,極少有國家能實現頁巖氣商業開采,而且規模也不大。在頁巖氣勘探開發領域,中國已經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