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聯通了地球未來經濟發展高度互補的兩極:一邊是正在崛起的能源消費新中心,一邊是占據世界一半資源量的油氣資源富集區。中國石油積極推進國際油氣合作,在世界范圍內捕捉發展機遇。20余載奮力開拓五大油氣合作區(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亞太)、四大油氣運輸通道(東北、西北、海上、西南)、三大海外油氣運營中心(亞洲、歐洲、美洲),中國石油與其他國企組成航母集群,共同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提供政治基礎、經濟基礎、物質基礎。
中國石油與沿線政府、能源企業聯手打造“一帶一路”油氣黃金鏈,簽署一系列能源合作協議,取得包括復興氣田年300億立方米增供氣EPC總承包項目、阿布扎比ADCO陸上油田開發項目、亞馬爾項目等在內的多個體現多方利益與智慧的共贏成果。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重點區域中東、中亞、亞太的19個國家參與、運營著50個油氣合作項目,員工當地化比例超過90%,惠及當地人口超過200萬人。
![]() |
11月,薩曼杰佩增壓工程壓縮機區1號廠房機械完工。張鑫 供圖 |
![]() |
11月30日,奧地利維也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輪值主席、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法利赫(左二)、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左三)、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諾瓦克(左一)出席新聞發布會。法利赫宣布,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原油減產協議將延長至2018年年底。(新華社 供圖) |
![]() |
管道局中東地區公司組織員工參觀阿布扎比國際石油博覽會(ADIPEC),進一步了解國際油氣工程尖端技術。楊曉娟 供圖 |
![]() |
5月,中俄原油二線工程進入后續施工沖刺階段,參建員工抓緊施工,在生產一線度過了勞動節。 吳鴿 劉洪鋒 劉艷峰 供圖 |
1 簽署阿布扎比ADCO協議
2月19日中國石油簽署了阿布扎比ADCO陸上油田開發項目相關購股協議。根據協議,阿布扎比政府、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將授予中國石油阿布扎比ADCO陸上油田開發項目8%的權益,合同期40年。中國石油同時獲得項目聯合作業公司阿布扎比陸上作業公司(ADCO)8%股份。阿布扎比ADCO陸上油田開發項目是阿布扎比政府公開招標項目。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持有項目60%權益,其余權益授予外國石油公司及投資者。目前,其他中標的公司包括道達爾集團、BP集團、日本國際石油開發株式會社及韓國GS Energy公司。
2 阿聯酋項目首船權益油起運
4月3日,NEW CONSTANT號油輪裝載100萬桶中國石油在阿聯酋首船權益油,從富吉拉(Fujairah)港口起運中國。這表明中國石油阿布扎比ADCO陸上油田開發項目在合同簽署一個多月后,快速步入投資收益的重要階段,開啟“一帶一路”中阿能源合作新里程。
中國石油利用在中東地區成熟的國際提油管理體系和銷售網絡,在最短時間內整合項目和國際事業公司多方資源,確立了針對阿聯酋提油銷售程序。首船權益油的提取,為后續月度原油結算保證資金高效足額回籠創造了條件,對持續穩定提升項目收益發揮重要作用。
3 中緬原油管道開始投運
4月10日,運載14萬噸原油的蘇伊士型油輪在緬甸馬德島港開始卸油,中緬原油管道工程宣告正式投入運行。
中緬原油管道起點位于緬甸西海岸馬德島,全長771公里,設置站場5座,設計年輸量2200萬噸。2015年1月30日,馬德島港順利開港,大型油輪首次成功靠泊卸油。馬德島港是緬甸第一座現代化的大型國際原油港口,已經成為中緬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隨著中緬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運,中緬兩國能源合作領域邁進了新階段,項目也成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國與東盟國家開展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標志。
4 亞洲鋼管公司哈薩克斯坦開工
4月12日,由中國石油參與投資建設的哈薩克斯坦第一家大口徑鋼管制造企業——亞洲鋼管有限責任公司在阿拉木圖舉行奠基儀式。
這個項目位于阿拉木圖市西北郊的阿拉套工業園區,于2016年5月注冊成立合資公司,預計2018年5月底建成投產,設計年產能10萬噸。2014年5月,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國石油與哈國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簽署《在哈薩克斯坦建設大口徑鋼管廠項目的框架協議》。
在中哈油氣合作20周年之際,該項目作為中哈兩國政府共同關注的合作項目,既是中國“新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優先項目,又符合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與工業現代化3.0政策,彰顯了兩國國家戰略的高契合度。
5 巴佐依壓氣站通氣投產
4月14日,位于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州的巴佐依壓氣站通氣投產,標志著哈國南線天然氣管道正式達到60億立方米/年的輸氣能力。
哈國南線天然氣管道全長1454.2公里,自西向東將哈國西部阿克糾賓等油氣區的天然氣輸往哈國南部地區和中國,未來還可通過連接中哈天然氣管道向中國每年供氣50億立方米。管道將哈國既有干線管道連接成互聯互通的跨國干線管網,在實現哈國天然氣出口通道多元化的同時,提升了中國進口中亞天然氣的保障能力,為中國石油在哈國油氣資源開發打下基礎。
該管道是哈國重要的民生工程,為當地提供了超過2000個的就業崗位。
6 伊朗南帕斯項目合同簽署
7月3日,由中國石油、法國道達爾及當地伙伴組成的聯合體在伊朗石油部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南帕斯11期天然氣開發合同。這標志著中國石油中東油氣合作樹起又一重要里程碑。
該合同是在伊朗新的石油合同條件下簽署的第一個合同,合同面積達98平方公里,合同期為20年,道達爾公司持股50.1%,中國石油持股30%,當地伙伴持股19.9%,道達爾為作業者。
南帕斯11期天然氣田項目主要工作量包括一期建設兩座海上平臺,鉆30口井,建造兩條120公里32英寸的海底管道;二期建設一座海上壓縮機平臺。預計2021年中逐步投產,高峰產量為每天20億立方英尺。
7與切尼爾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
11月9日,在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石油集團與美國切尼爾(Cheniere)能源公司簽署《LNG長約購銷合作諒解備忘錄》。
根據該備忘錄,中國石油將加強與切尼爾能源公司位于墨西哥灣的天然氣液化項目方面的合作,并為推動中美兩國LNG采購業務長期合作發揮重大作用。此次簽署的備忘錄是20年來兩國油氣企業不斷深化合作發展的最新成果,對中美兩個全球經濟大國構建更為緊密的貿易往來聯系,以及未來能源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前,中國石油分別與埃克森美孚、康菲、GE等美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了油氣項目、科技交流和國際貿易等領域的合作,還在美國設立了休斯敦技術研究中心,打造國際合作交流平臺。
8與阿布扎比石油公司簽署備忘錄
11月12日,中國石油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合作諒解備忘錄》。
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石油與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將在已有合作基礎上,在油氣區塊合作、氣田開發、儲油設施建設等其他潛在油氣合作項目方面繼續加大合作力度,推動雙方合作邁向新臺階。
9中俄原油管道二線整體貫通
11月12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線工程完成最后一道焊口,實現整體貫通。
中俄二線管道全長941千米,管徑813毫米,起于黑龍江省漠河縣漠河首站,止于大慶市林源末站,過境我國最北點的北緯53度,與2011年投產的漠大原油管道并行敷設。工程由中國石油管道公司建設并管理,于2016年8月13日開工。按照中俄雙方合同,將于2018年1月1日投入商業運營。
這條管道與漠大原油管道和在建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共同構成我國東北能源戰略通道。按照合同,俄方將在前期向我國年出口原油1500萬噸的基礎上,再增加年出口1500萬噸。中俄二線投產后,將承接每年新增的1500萬噸俄方原油。明年1月1日起,我國從東北方向通過陸上管道每年引進的俄油將達到3000萬噸。
10薩曼杰佩一期一階段順利投產
11月30日,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天然氣公司A區薩曼杰佩氣田增壓工程一期一階段4臺壓縮機組順利投產。
薩曼杰佩增壓工程是集團公司冬季保供重點工程之一,肩負著國內冬春保供的艱巨任務。這個項目由一個新建增壓站、兩個集氣站改造及聯絡管線建設等組成,主體工程由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總承包。各參建單位科學統籌,不斷優化完善設計和施工方案,實現了安全、效率雙提升。4臺壓縮機組投運后,初期日增產最高可達360萬立方米。增壓工程全部建成后,氣田總采收率可提高30%以上,將大幅提高阿姆河項目向國內供氣能力,保供“底氣”進一步增強。
11卡拉庫利氣田一期順利投產
12月4日,烏茲別克斯坦卡拉庫利氣田項目一期投產儀式在位于烏國古絲路重鎮布哈拉的卡拉庫利項目現場舉行,標志著今年5月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后中烏首個合作項目開花結果。
卡拉庫利項目由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總承包,業主為中國石油和烏國家石油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新絲綢之路石油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包含西莎、西吉、東阿拉特3個氣田,設計最大年產量為10億立方米。
卡拉庫利氣田所產天然氣經過處理后將通過中亞天然氣管道輸往中國。項目全部投產后,每年將有10億立方米資源量進入中國,進一步增加國內天然氣市場供應。
12亞馬爾項目第一條生產線投產
12月8日,被譽為“北極圈上的能源明珠”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正式投產,這個項目是目前全球在北極地區開展的最大液化天然氣工程。馬哲睿號冰級LNG運輸船破冰前行,首船LNG共17萬立方米,相當于我國國內2.3億人口一天用氣量。
亞馬爾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實施的首個海外特大型項目,也是中國在俄最大投資項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參與了項目運作,正在成為國際LNG產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亞馬爾項目實現了絲綢之路直通北極,一期工程正式投產標志著極地天然氣將成為未來全球能源新的增長點,亞洲尤其是中國將成為重要的目標市場。全部投產后,每年將有超過400萬噸LNG運往中國。
亞馬爾北氣南下后,世界LNG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專家預測到2040年,全球天然氣需求量增長40%以上,液化天然氣增長率可達到70%左右。(文字:衛小溪)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