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將淡出人們視野,2018年腳步漸近。回顧過去的一年,世界經濟風起云涌,能源轉型大刀闊斧。油氣行業在這場變革中主導了系列大事件。這些事件對今后油氣行業的發展也將產生重大影響。
![]() |
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在我國南海試采成功。 孟慶璐 攝 |
01我國南海首次試開采可燃冰成功,非常規油氣再添新軍
全球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儲量巨大,各國學者普遍認為其數值超過2.1萬萬億立方米,折合全球有機碳含量占比約53.3%,遠超過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合計占比的26.6%。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分布廣泛且儲量豐富,已確定在南海北部與東海、青藏高原以及漠河盆地等地區具有廣闊的資源前景。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初步預計,僅在我國南海海域資源量就高達800億噸油當量。由于具有高效清潔、儲量大等特點,天然氣水合物被譽為21世紀最具商業開發前景的綠色低碳戰略能源。
2017年,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實現海上天然氣水合物試采,連續試開采60天,累計產氣30萬立方米,最高日產量達3.5萬立方米,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這次試開采成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占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采,標志著我國在天然氣水合物探索階段邁進世界領先水平。
![]() |
裝載國際市場原油的油輪在中緬原油管道馬德島港進行卸油作業。 溫皓 攝 |
02中緬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運,能源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
2017年4月10日,《中緬原油管道運輸協議》在北京正式簽署,標志著中緬原油管道工程拉開投運大幕。繼中緬天然氣管道2013年建成投產之后,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在緬甸實施的“先導項目”,中緬原油管道也正式投入運行。中緬原油管道全長771公里,設置站場5座,設計年輸量2200萬噸。
中緬油氣管道是我國繼中亞油氣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和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進口通道,提供了另一條直接從中東經緬甸向中國輸送石油的管線,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管道項目由天然氣和原油管道兩部分組成,起點為緬甸皎漂,石油管道終點為昆明,而天然氣管道則繼續南下抵達廣西南寧。在長期規劃中,石油管道還將向北延伸至重慶,對于我國西南地區油氣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03地煉集團發展迅猛,中國煉油市場格局生變
2017年9月,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根據規劃,浙江石油在2020年前后將布局700個綜合能源供應站,建立成品油銷售板塊。未來5年內,浙江能源集團還計劃構建1000萬噸的原油儲備設施、1500萬立方米能力的成品油儲存中轉設施、1000公里的油品運輸管道、100萬噸能力的燃油加注設施。浙江石油的成立將改變中國東部沿海油氣市場。
同期,山東煉化能源有限公司的山東“大煉化”集團在濟南正式注冊成立。目前,山東石化總產能達2.1億噸,地煉企業總煉油能力超過1.2億噸,占到全國地煉總產能的70%。山東省已經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產能聚集規模僅次于美國休斯敦地區(2.7億噸)、日本東京灣沿岸(2.2億噸)。地煉崛起將改變中國當下的油氣下游格局。
04天然氣需求潛力大,培育天然氣主體能源地位面臨挑戰
中國邁進天然氣時代的步伐正在加快。2017年7月,《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
《意見》指出,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力爭達到10%左右,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148億立方米。到2030年,力爭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350億立方米以上。《意見》還明確加快推進天然氣在城鎮燃氣、工業燃料、燃氣發電、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利用,并提出一系列保障政策,旨在將天然氣培育成為我國現代清潔能源系統的主體能源之一。
但是從《意見》2017年的實施情況看,培育我國天然氣主體能源地位還面臨系列挑戰。特別是在當前天然氣基礎設施不足、價格改革還不到位的形勢下,大規模推進天然氣消費遇到了挑戰。如何滿足我國社會日漸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值得關注和研究。
05油氣勘探上游改革繼續推進,常規與非常規區塊市場化公開招標并進
近年,我國上游油氣體制機制改革一直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2011年,渝黔頁巖氣探礦權首次以招標方式出讓。
2012年,國土資源部第二輪公開采用競爭出讓的方式招標20個頁巖氣區塊,面向多元主體,包括6家中央企業、8家地方企業及2家民營企業在內的16家企業中標。
2014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部署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改革,破除體制障礙之后,油氣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我國上游區塊招標開始由非常規油氣轉向常規油氣。
2015年,新疆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公開招標5個油氣勘查項目。
2017年,油氣勘查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推進。《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若干意見》提出:允許符合準入要求并獲得資質的市場主體參與常規油氣勘查開采;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和更加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規范礦業權流轉機制,允許油氣企業之間以市場化方式進口礦業權轉讓;建立和完善油氣地質資料公開和共享機制。
與此同時,新版《礦業權交易規則》出臺,將油氣礦業權納入到交易體系之中。
7月,國土資源部發布《貴州省正安頁巖勘查區塊探礦權拍賣公告》。
12月,國土資源部再次發布公告,對新疆塔里木盆地柯坪西區塊等5個石油天然氣勘查區塊探礦權以掛牌方式公開出讓。
06生態文明建設進程加快,為油氣行業發展樹立新標桿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十九大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部署,其中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成為今后我國能源行業發展的行動指南。就油氣行業而言,貫徹和落實十九大精神,踐行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重要舉措之一是大力調整業務結構,促進化石業務綠色低碳化發展,實現化石能源與新能源融合。十九大之后,油氣行業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央企、地方國企以及民企深入探討新時代下的發展思路,就中長期發展目標、規劃做出調整。存量化石能源業務發展堅持提質增效和清潔化發展,新增業務向非化石能源領域進軍的思路進一步明確。
07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限產“猛藥”持續,國際油價依然不溫不火
歐佩克減產協議從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有效期限為 6 個月。2017年5月25 日,歐佩克會議在維也納舉行,會議上達成了延長減產協議的決定,減產協議將延長9個月至2018年一季度。但減產力度依然維持在180萬桶/天的水平不變,其中歐佩克國家減產120萬桶/天,非歐佩克減產60萬桶/天。2017年11月30日,第三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落下帷幕,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國家共同宣布,將進一步延長減產協議,延長期限為9個月,至2018年年底。總體而言,產油國達成的減產協議有利于2018年國際石油市場的再平衡,但其影響有限。2017年國際油價較2016年有所上揚,但增幅有限。2017年年底,美國拋出的減稅法案以及由此導致的其他國家的減稅跟進有可能對油氣行業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帶來供應增長預期,繼而影響到油價。歐佩克限產協議的價格影響力已經“今不如昔”。
![]() |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沙特阿拉伯國王薩勒曼會談。新華社 |
08沙特國王首訪俄羅斯,能源合作向全產業鏈延伸
2017年5月31日,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諾瓦克表示,俄羅斯的石油公司正在探索與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在采礦業、油氣勘探、石化工業發展和油田服務方面約30個不同領域的具體項目上的合作機會,兩國能源部部長之間已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兩國將在石化工業、可再生能源領域以及液化天然氣技術方面啟動聯合項目。
莫斯科當地時間2017年10月5日,沙特國王薩勒曼抵達莫斯科,正式開啟對俄羅斯的訪問。這次訪問是沙特國王首次到訪俄羅斯。訪問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沙特國王薩勒曼討論了國際油市和雙邊合作事宜。沙特阿美與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簽署備忘錄,雙方將在采掘技術、研發和員工交換項目方面展開合作。沙特阿美還同俄羅斯石化公司Sibur和俄羅斯主權基金簽訂了諒解備忘錄,評估兩國在石化項目方面合作投資的潛力。兩個能源大國之間的關系正在從以往在政治、能源方面競爭為主的局面,轉向共同合作以應對當前低油價及頁巖油氣的挑戰,且兩個資源國的合作也由以往的油氣勘探、開發上游合作為主逐漸擴展至包括煉油、化工等中下游領域在內的全面合作。
![]() |
伊朗油氣開發再現生機。易小窗 攝 |
09石油巨頭重返伊朗,天然氣資源開發受青睞
南帕爾斯氣田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田——北方南帕爾斯氣田的一部分,位于伊朗境內。據IEA統計,北方南帕爾斯氣田的天然氣資源量達51萬億立方米,凝析油資源量達500億桶,可采天然氣儲量達34.2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的1/5左右,且開采成本低廉。2017年7月3日,由法國道達爾公司領銜的三方財團與伊朗政府簽署合同,合作開發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田南帕爾斯天然氣田11期項目。該項目總投資48億美元,其中道達爾持股50.1%、中國石油持股30%、伊朗PETROPARS持股19.9%。11期項目(SP11)完成后的天然氣日產量將達18億立方英尺,約37萬桶石油當量。2012年歐盟對伊朗出臺制裁后,道達爾退出了伊朗石油市場。本次投資是解除對伊朗制裁以來國際石油巨頭對伊朗最大規模的投資。
![]() |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能源新政。 圖片源自網絡 |
10技術進步及能源政策持續發力,美國主導世界能源地位進一步增強
盡管歐佩克和非歐佩克資源國通過一系列減產措施勉強穩定了當前的油價,但美國油氣產量的持續增加可能依然給油價的穩定帶來了壓力。美國油氣行業的技術進步以及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后的系列新政使得這種可能性不斷增強。
美國油氣企業在頁巖油氣領域取得的技術突破不斷降低油氣開采成本。美國Petroteq能源公司成功試驗了二疊紀盆地淺層稠油開采技術,成功把每口油井的盈虧平衡點降至16.5美元/桶。得益于開發成本的降低,美國油氣產量在今年的低油價水平下仍保持了持續增長,原油產量從年初的881.7萬桶/天升高至970.7萬桶/天(截至2017年12月8日)。就發展趨勢看,以油服公司、科技公司為代表的創新主體持續推動技術進步。貝克休斯公司與通用電氣公司(GE)旗下石油天然氣業務部門合并交易正式完成,哈里伯頓宣布與IT巨頭微軟達成戰略協議共同致力于推動油氣行業數字化轉型。這些合作或將繼續激發油氣行業的技術創新活力。
特朗普上臺之后的能源、環境政策也為美國油氣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特朗普簽署總統行政命令,解除對美國大陸周邊的墨西哥灣、大西洋、太平洋海域及阿拉斯加州附近的北冰洋海域油氣開發活動的限制,退出《巴黎協定》等一系列事件,均為美國油氣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乃至強力支持的政策環境。年末拋出的減稅法案、加息政策以及強調美國主導全球能源供應與消費的國家發展戰略更有可能成為2018年“打壓”油價的利器。
人類社會的發展充滿了傳奇和不確定性,而能源是人類社會前進的不竭動力。能源的這一特殊屬性決定了能源行業的變革必定引人入勝,值得期待。
展望2018年,能源行業的變革還將持續,油氣行業的變革一定會演繹得更加豐富多彩。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