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在加速推進。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彭華崗日前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論壇上披露了央企混改的最新進展。
據介紹,當前中國重要領域的央企混改試點已取得明顯突破。發改委、國資委組織開展了兩批共19家央企混改試點。從企業層級看,央企二級公司10家,三級公司9家。從資產結構看,企業資產總額達9400多億元人民幣,通過混改將引入各類資本約3000億元。
國資委最新統計顯示,截至目前,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央企引進了各類社會資本,半數以上的國有資本集中在公眾化的上市公司。2016年,中央企業集團及下屬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9%,不含參股企業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收資本達7.6萬億元。
彭華崗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呈現出步伐加快、領域拓寬的態勢,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比如企業混改意愿不足、混合所有制企業法人治理和市場化經營機制不健全等。
對于下一步的改革思路,彭華崗表示,要分層分類推進混改,同時推動混改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張文魁表示,非金融國有控股企業占GDP的比重已不到20%,但非金融國有企業對金融貸息債務占全部企業帶息債務的50%以上。從中國杠桿率或金融風險隱患來看,若要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國企改革十分必要。
在張文魁看來,國企混改應引入非國有積極股東,“讓他們能夠進入董事會,不但能夠制衡,而且能夠在業務上發揮戰略支持作用”。他指出,保證非國有積極股東的權利非常重要。下一步要以央企改革為重點,把重心放在集團公司或主業載體的實質性混改。
作為第一家整體改制的央企,中國聯通的混改工作取得良好進展。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在論壇上透露,中國聯通第一大股東的股權已從62%下降到了36.7%,不再持有51%以上的股權。此次改革最大的變化是國有部分股權實現了多元化,使公司更加市場化。中國聯通“混”的工作基本已經結束,下一步的重頭戲在于“改”。
王曉初表示,將在公司內部成立資本運營公司,通過二級單位的資本運作來補足短板,提高公司的創新能力。預估未來在董事會結構上可能會產生較大變化,民營資本將占比更多。談及中國聯通的混改成果,張文魁表示,從股權結構看,中國聯通混改后引入了非國有的股東,向實質性混合所有制邁出了步伐,“這只是一個起步。未來公司治理和經營機制的真正轉變還需要漫長的過程”。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