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察哈爾學會能源外交論壇暨創新綠色文化沙龍專題報告會于26日下午在京舉行 察哈爾學會 攝 |
“能源政策制定方面,中美互鑒、競爭并存,比如美國借鑒中國針對能源技術、扶持企業的相關政策,而中國則借鑒了美國在化石能源、非化石能源使用的相關政策。但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從能源獨立向能源集體安全過渡,美國卻反其道而行之,堅持市場主導的同時追求能源獨立。”扎耶德未來能源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李俊峰在26日下午進行的察哈爾學會能源外交論壇暨創新綠色文化沙龍專題報告會上如是說。
在“中美關系與能源格局”主題演講中,李俊峰分別以中美能源國際地位的演變與影響、中美能源政策的演變與相互影響和中美關系對世界能源格局的影響等三方面為切入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李俊峰表示,雖然中美經濟總量在過去50多年間差距不斷縮小,但中國能源消費量已比美國高出34%。數據顯示,中國正接替美國成為最大油氣資源進口國和最大對外投資國,兩國在全球能源問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能源政策也處在相互競爭、相互借鑒的狀態。
李俊峰認為,中美關系對未來世界能源格局將產生巨大影響。過去是美國主導全球能源清潔化進程,而如今已漸漸變為美、歐、中多方推動。雖然中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中美短期內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進行合作、競爭和長期對能源革命領導力的競爭都不可避免。能源領域與外交一樣,兩國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是雙方唯一的選擇。
察哈爾學會能源外交中心首席顧問王海運指出,本世紀,中國應致力于全球能源合作,建立新興國家統一戰線,解決能源進口多元化問題。
察哈爾學會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前駐沙特大使吳思科認為,雖然中國是石油消費大國,但在能源價格等方面的話語權與地位并不高。在新時期大國外交的背景下,社會各界需努力提升中國在該領域的話語權。
據悉,察哈爾學會是中國非官方的外交與國際關系學會,自2009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公共外交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各項工作。旗下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于今年8月成立,旨在結合本國國情與國際形勢,為國家推廣、實行能源外交戰略,服務國家利益等方面提供民間智力支持。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