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國務院出臺《危險化學品安全綜合治理方案》之后,國家安監總局近日印發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再次加強對危險化學品(以下簡稱“危化品”)的安全管理。
危化品的生產、使用、儲存安全,關系國計民生。“十二五”期間,我國已修訂頒布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制修訂了10項部門規章,制定了29項規范性文件和36項安全生產標準。
《規劃》的出臺,為“十三五”的危化品安全生產勾畫了藍圖——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危險化學品法律法規標準,以及政府安全監管、安全科技支撐、宣傳教育培訓體系,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得到有效落實,較大及以上危險化學品生產安全事故和有重大影響的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可以預見,我國未來對危化品的管理將越來越嚴格,企業必須走在前面,自我審查。這不僅是應對國家新增的標準,也是對企業自身的保護。”專家表示。
危化品安全面臨諸多挑戰
我國是危化品生產、使用、進出口和消費大國。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危化品企業近29萬家,其中生產企業1.8萬家,經營企業26.5萬家,儲存企業0.55萬家;從業人員近千萬人;陸上油氣輸送管道總里程超過12萬千米。
目前,我國危化品安全生產工作面臨諸多挑戰。
上世紀建成投產的石化裝置已運行多年,由于設備老化等,安全風險加大。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石化企業兩化融合和新型煤化工企業的發展,化工人才儲備不足,缺乏高素質的專業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
同時,城鎮化進程加快也給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帶去挑戰。化工企業往往建設在人煙稀少的郊區,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郊區人口逐漸增多。按照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的目標,“化工圍城”“城圍化工”矛盾將更加突出,對安全生產、化工行業和城市發展等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看來,化工行業往中西部轉移的勢頭會進一步加大,產業轉移與人才短缺的矛盾會日益顯現,直接影響安全生產。“東部傳統化工大省方面,隨著原油采購權的放開,民營煉油企業快速擴張,會對安全生產造成一定影響。”《規劃》指出。
從社會認知方面看,盡管化工行業發展多年,但危化品知識的社會普及不夠,公眾對危化品的科學認知不足。危化品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突然、危害大、影響廣,一旦發生,在新媒體的快速傳播下,給公眾帶來較大的心理沖擊。反過來,危化品事故對企業而言,可謂致命打擊。因此,做好危化品的安全生產,對企業來說是重中之重。
確立未來5年具體目標
在國家的全面布防下,過去5年我國危化品管理已經有所改善。數據顯示,2015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比2010年下降了62%和55%。同年,危化品重大危險源監控率達到95%。
對未來5年的工作,《規劃》確立了具體目標。
在事故數量方面,《規劃》提出到2020年“化工行業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及死亡人數比2016年下降10%”,同時“化工行業生產經營企業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及死亡人數比2016年下降15%,有效遏制較大及以上危化品生產安全事故和有重大影響的事故”。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共發生化工危化品較大以上事故比2015年下降25%;未發生重大事故。
在標準化和體系建設方面,《規劃》強調推動危化品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到2020年,鼓勵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危化品生產企業達到二級以上水平,力爭創建50家以上一級企業。“兩重點一重大”,指政府安監部門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重點監管的危化品和重大危險源的監管。
《規劃》要求到2020年,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建成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控預警系統,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危化品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平臺,構建全國危化品重大危險源監控預警分布圖。
借助園區提升危化品管理水平,也是《規劃》確立的目標之一。《規劃》提出,全面推動化工園區和涉及危化品重大風險功能區開展區域定量安全風險評估,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建設化工園區一體化安全管理平臺。到2020年,創建10個安全管理一體化示范園區。
在人才建設方面,《規劃》建議,到2020年,力爭涉及危化品重大危險源、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的生產裝置、儲存設施的操作人員達到化工專業中等職業教育以上水平。
企業須提高監測水平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8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包括全力推動危化品安全綜合治理工作;有效遏制較大及以上危化品生產安全事故;強力推進危化品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健全危化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完善危化品安全法規標準;增強危化品安全科技支撐能力;強化危化品安全人才培養;推動危化品安全文化建設。
《規劃》提出,要在準入和規劃上把控好源頭,持續推動危險化學品重點地區政府制定和實施化工行業發展規劃,科學確定本地區化工行業發展規模和定位,嚴禁在規劃區外建設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項目。
同時,推進多規合一,在編制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統籌安排危險化學品產業布局,做好石油化工、油氣輸送管道安全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的銜接。
對于化工園區(含化工相對集中區)、涉及危化品重大風險功能區,須開展定量安全風險評估和風險綜合防控規劃,辨識分析區域脆弱性防護目標和危險源,繪制區域安全風險電子地圖。
在企業層面上,須提高危化品的科技支撐水平,包括推廣危化品庫區雷電預警、管道泄漏監測和定位、氣體微泄漏檢測、多光譜氣體泄漏監測等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推進危險識別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過程安全管理等先進技術和管理辦法的應用;加強和規范安全儀表系統管理,開展企業泄漏安全管理和儀表功能安全的試點。
目前,我國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已經推廣應用先進的監測方法。比如,燕山石化已經上線泄漏檢測及修復檢測(LDAR)實時分析平臺;中國石化管道公司與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聯合開展的長輸油氣管道泄漏監測監控技術研究,通過光纖振動預警系統在線監控長輸管道安全狀況。
我國對危化品的把控將越來越嚴格,這是必然的趨勢。根據《規劃》,未來將推動《危險化學品安全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法律體系框架建設,制定安全防護距離、風險辨識和評估、化工過程安全管理、危險化工工藝安全控制等標準,建立國家危化品安全標準信息管理平臺。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