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開發技術取得系統突破,產能建設穩步推進,但《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研中發現,與我國豐富的頁巖氣資源相比,與不斷擴大的天然氣需求相比,頁巖氣開發仍面臨兩大主要難關:一是投入不足難以激活資源潛力,二是相關政策還難以適應頁巖氣實際開發工作等體制機制性問題。業界人士和專家呼吁,以更市場化的機制、更精準的政策,改革突進,乘勢而上引爆“中國頁巖氣革命”。
投入不足難以激活資源潛力
根據國土部門調查預估,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約25萬億方。但截至目前,全國頁巖氣探明儲量不到8000萬方。業界人士和專家認為,巨大的落差表明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強度仍不夠,絕大部分資源尚處在沉睡狀態。
國土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近年來頁巖氣勘查活動加快向南方大范圍擴展,資源評價顯示,潛力大的地方不在少數,但目前有效開發面還是較窄,沒有充分展開,仍然集中在四川盆地及周緣,全國尚有大面積的富集區沒有開展工作,尤其是部分石油企業原有油氣區塊范圍內的頁巖氣探礦區,資源潛力大、可采性強,卻沒有真正動起來。
頁巖氣開發投資的活躍度也亟待提高。一位在國內頁巖氣勘探領域頗有影響力的專家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我國頁巖氣開發歷時七八年,但累計投資總額僅四五百億元,累計建成投產的頁巖氣井也只有數百口。橫向比較來看,美國頁巖氣開發高峰時期,一年就能投產幾千口乃至上萬口井,能迅速形成競爭力,“只有保持高強度投資,才能大規模建產,從而快速降低成本,提升開發效益,進而吸引更多投資進入,形成良性循環。如果形不成規模效應,頁巖氣資源潛力就很難充分激活”。
政策“不合身”致積極性不高
記者調查發現,我國頁巖氣開發力度之所以達不到理想狀態,一個重要原因是相關體制機制尚未理順,市場主體深度參與頁巖氣開發的積極性仍然不足。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積極性很足的企業沒有好資源,有好資源也有能力的企業積極性又不足。”張大偉說。
在前兩輪頁巖氣區塊招標中拍得礦權的各類企業,由于獲得的區塊資源條件先天不足,加上大多數企業缺乏油氣勘探開發經驗,導致大部分區塊開發狀態不甚理想。中國能源網研究中心一份報告顯示,頁巖氣第二輪招標19個區塊的中標企業,大部分未進入實質性勘探階段。
作為主力軍的“兩桶油”,雖然率先實現頁巖氣商業化開采,但受當前油氣價格走低等大環境影響,投資開發意愿并不十分強烈。一家大型油氣企業中層干部透露,2014年頁巖氣井口價2.1元/方,今年差不多降了一元錢,使得很多一般品位區塊的開發因達不到公司要求的投資收益率,而無法實施。“另一家大型石油企業擁有的資源比涪陵頁巖氣田條件還好,但過去沒把頁巖氣作為主攻方向,開發投入很少,產能建設也比較滯后。”張大偉說。
理順體制創新政策
業界人士和專家認為,我國頁巖氣開發已取得階段性重大突破,奠定了爆發式增長的堅實基礎。他們建議,加快改革突破,推動“中國頁巖氣革命”早日到來。
首先,最大限度激發各類開發主體的活力。比如對頁巖氣礦權重新合理安排;支持上游勘探活動,在區塊開發中,由國土部門審核認定企業的勘探費用,給予稅收抵扣或減免;延長頁巖氣補貼期限,鼓勵增產上量。
其次,加快培育完善頁巖氣全產業鏈。繼續以科技專項支持4500米以深頁巖氣效益開發技術攻關,加快陸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攻關;支持頁巖氣工程服務、金融服務市場培育和開放,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精耕;完善頁巖氣輸配體系,著力降低管輸環節不合理成本;加快天然氣化工、天然氣發電、LNG等后續應用開發。
此外,進一步鼓勵風險勘查,探索建設“頁巖氣特區”。可由國家財政投入引導,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出資設立國家頁巖氣勘查基金,支持頁巖氣勘查。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