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可概括為“能源新現實主義”,實質是諸多政治思潮的混合體。其缺陷在于忽略能源發展的大趨勢,無視國際規則與機制等非權力因素。
美國能源部部長里克·佩里在“劍橋能源周”大會上曾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可概括為“能源新現實主義”,實質上是涵蓋能源實用主義、經濟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等諸多政治思潮的混合體。
一是能源理念領域的實用主義。實用主義倡導“有用即真理”,把實效當作最高目的。特朗普將能源的政治屬性、經濟屬性相結合,謀求能源權力與能源利益兼得。他否定氣候變化的真實性,應對氣候變化與發展新能源所得甚少,便疏遠冷落;發展油氣煤等傳統能源獲利豐厚,便大力推進。
特朗普政府對能源安全與能源供應秉持樂觀主義觀點,認為能源短缺并不存在,主張解除對傳統能源的管制。特朗普與油氣煤等傳統能源企業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需要為其發展破除障礙。在“能源新現實主義”思潮推動下,特朗普政府出臺《美國優先近海能源戰略》命令,廢除對油氣勘探開發商的限制,增加對化石能源與核能的補貼,實行減稅、削法放權、削減對新能源的投入,促進技術創新,實現能源、經濟與環境的多贏。對特朗普而言,迎合中下層選民喜好、獲得政績與選票是其能源政策的真理。
二是能源行業的新重商主義、民粹主義。新重商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貿易逆差,在美國出現的一種在經濟上通過政府干預以削減貿易逆差,在政治上將貿易逆差當作借口,采取貿易政策,打壓他國經濟增長和國際地位的一種思潮。美國的能源新重商主義政策愈演愈烈,奧巴馬政府時期初現端倪,特朗普政府將其發揮到極致,表現為保護與發展本國能源產業(特別是化石能源)、打擊他國能源產業,降低能源貿易逆差,擴大能源出口創匯。如2017年12月20日,特朗普簽署一項要求增加鉑、錳、稀土等23種關鍵礦物原料在美國本土產量的行政令。為保護本國太陽能企業,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批準對進口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征收更多關稅;3月,特朗普計劃對鋼鐵產品進口征收25%的關稅。
能源領域的民粹主義表現為不斷強調照顧中下層能源工人就業。特朗普聲稱將美國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與美國選民的契約”中承諾,將“為拱心石管道等重要能源基礎設施項目向前邁進掃除障礙”。 2017年3月24日,特朗普宣布重啟拱心石管道建設;簽署“聯合第三十八號決議”立法,以防止“流量保護規則”對煤炭行業造成進一步傷害。
三是在能源轉型方面拋棄能源革命思維,倡導能源改良主義。相對于以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的激進能源革命,美國主張漸進的能源改良,反對簡單拋棄化石能源,兼顧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發展平衡,促進能源供給多元化與能源安全。佩里提出,為顧及就業與經濟發展,處理好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發展的關系,把握產業轉型與更替的節奏,不因新技術、新產業過快替代傳統產業,造成社會不穩定,將以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如利用煤炭清潔利用,開發更多低碳的天然氣,不影響發達國家經濟增長,不讓發展中國家陷入貧窮與無助中。
四是能源貿易方面的經濟民族主義。經濟民族主義,即通過政府政策的形式對進口商品建立貿易壁壘,并施加保護主義政策以保護其國內產業。在美國能源貿易領域體現為,在國內追求能源自主與獨立,減輕對外來能源的依賴,對外來能源投資與貿易設置壁壘,促使國外能源市場開放,謀求能源優勢與霸權。特朗普簽署了《美國優先能源計劃》《促進能源獨立與經濟增長》的行政命令,確保美國能源利益優先。1月30日,特朗普在首次國情咨文中宣稱“終結了對美國能源的戰爭,終結了對清潔煤炭的戰爭,現在是一個驕傲的能源出口國”。實際上,美國仍未完全實現能源獨立,特別在石油方面還是進口國。“頁巖革命”帶來國內煤價下跌、油氣產能過剩等問題,特朗普遂提出將能源過剩產能向海外轉移的思路,調整失衡的能源結構、擴大能源就業的同時,通過能源貿易實現在世界市場的能源主導,增加美國霸權的能源基礎。在特朗普看來,讓“美國制造”的能源遍布全世界既是實現能源主導的體現,而在技術與制度層面的能源主導尚未得到特朗普的足夠重視。
美國在能源出口方面有種“救世主”心態,將能源作為維護伙伴關系、促進能源安全、伸張國際正義的工具。用佩里的話說,即“通過給盟友和友好國出口能源,它們就能免于依賴敵對國的資源”。特朗普在德國G20峰會期間,承諾美國致力于保障在波羅的海各國、中歐和巴爾干地區獲得負擔得起和可靠的能源。幫助中東歐國家發展多元化經濟、創造就業機會,防止俄羅斯等對手利用能源來恐嚇或脅迫。美國LNG出口到五大洲27個國家,包括亞太地區的中國、日本、韓國與印度等國;2017年煤炭出口量猛增61%,包括出口到烏克蘭,助其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佩里聲稱,美國對外出口能源是與世界分享能源紅利,促進市場競爭,造福消費者,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能源貧困問題,為拉美、非洲、亞洲等相關國家實現“能源復興”或小康,直至能源富足。
美國“能源新現實主義”的關鍵詞是“權力”,不同于能源“自由制度主義”對可再生能源、國際制度與合作的重視。“能源新現實主義”的缺陷在于,忽略能源發展的大趨勢,無視國際規則與機制等非權力因素。特朗普重油氣煤等傳統能源、輕可再生能源,廢除《清潔電力計劃》,否認氣候變化退出巴黎協定等一系列國際機制,都說明“能源新現實主義”逆潮流而動、忽視國際規則的弱點。要克服這些弱點,需要拓展出重視能源觀念磨合、促進可持續能源合作的能源建構主義。
(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生導師,北大博士后)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