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國際原油價格再次下跌,雖然上周末歐佩克成員國(OPEC)和非OPEC產油國達成了減產協議,但市場對美國擴大原油產能和全球能源需求下降的預期蓋過了減產協議帶來的提振。另外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經濟基本面也對油價上漲形成制約。
市場人士認為,油價短期難回高位,并仍可能存在變數,不排除有再創新低的可能性。
OPEC+減產略超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OPEC+在12月6日于維也納召開了會議,討論減產事宜。但由于當天各成員國的意見不一,在12月7日再次討論,并最終在充滿分歧、焦灼與信心不足的主基調下,頂住美國要求增產的壓力,達成了減產協議,以消化全球庫存和支持市場。
根據協議,25個主要產油國的原油產量將減少120萬桶/日。其中15個OPEC減產80萬桶/日,10個非成員國減產40萬桶/日。本輪減產從2019年1月起生效,為期6個月,并將于2019年4月進行審核。
而由于經濟問題,伊朗、尼日利亞、委內瑞拉和利比亞在本輪減產中豁免,可以不用減產。
總體來說,達成的次輪減產規模略超市場預期的100萬桶/日,但是國際原油價格并未出現預期中的報復性上漲。12月7日當天,國際油價收盤的只有小幅度的上漲。美國WTI原油1月期貨市場價格,報52.61美元/桶,漲幅為1.40美元,布倫特原油2月期貨價格上漲,報61.67美元/桶,漲幅為1.50美元。
國際油價繼續走跌
從今年2季度末開始,為應對美國制裁伊朗可能帶來的供應緊缺,沙特和俄羅斯開始增產,兩國和美國的原油產量在2018年下半年都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國際油價從9月到11月,也是經歷了過山車,從10月85美元/桶上方高點,跌到當前的60美元/桶之下,跌幅達到30%,創下十年以來的最大月度跌幅。市場本以為OPEC+的次輪減產可以大幅提振油價,實際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周一(12月10日)WTI原油收跌1.77美元,下跌幅度3.36%,報50.84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收跌1.76美元,跌幅2.85%,報59.91美元/桶。
周二油價再次震蕩走低。截止發稿,WTI原油報50.84美元/桶,微跌0.31%;布倫特原油報59.73美元/桶,跌0.40%。
美國頁巖油增產導致
專家分析,國際油價之所以在OPEC+減產后繼續下跌,從供給競爭角度分析,根本原因是美國頁巖油的增產導致。
當前美國、沙特和俄羅斯都處于原油產量的紀錄高點。尤其是美國,據EIA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當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原油庫存增加172.9萬桶;美國精煉油庫存增加381.1萬桶,增幅創9個月以來新高;美國汽油庫存增加169.9萬桶。
此外,截至11月30日當周,美國的原油出口量達到320萬桶/日,創出歷史新高。美國的原油和成品油凈出口量為21.1萬桶/日,意味著美國的“能源自給自足夢”已經實現。
消息顯示,美國最大的頁巖油公司康菲宣布“明年產量增速為25%”。根據咨詢機構及頁巖油廠商年報披露,Permian區域頁巖油的平均成本基本在45-55美元/桶,甚至低于50美元/桶的油價環境仍可保證頁巖油增產。
EIA預計,美國2018和2019年的原油產量增量分別為150萬桶/日和120萬桶/日,意味著美國原油產量仍將持續快速增長。
“當前,美國大概率不希望看到油價過快上漲。”申萬宏源高級宏觀分析師王健表示,油價過高會帶來通脹壓力,從而加快美聯儲加息的節奏,或將令美國經濟前景以及美國政府債務負擔進一步承壓。
國內成品油有望“四連跌”
2018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共經歷了二十四輪調價,呈“十三漲十跌一擱淺”局面。根據中國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調節周期測算,本輪汽柴油調價窗口將于12月14日24時開啟,距離窗口期僅剩3天時間。
大宗商品分析機構隆眾資訊最新數據顯示,當前原油變化率為負2.74%,對應汽、柴油價格將下調115元/噸。另據卓創資訊測算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2月11日,測得的原油變化率為負2.61%,對應汽、柴油價格下調112元/噸。
目前,距離調價僅有3個工作日,并且原油回漲缺乏明顯支撐。分析人士指出,此前在11月2日、11月16日和11月30日的三個成品油價格調整窗口,已經連續出現了三個下跌,近乎回吐全年漲幅,讓油價回到年初水平附近。而周五的國內成品油價調整,大概率還會下降。
總的來說,此次OPEC+的減產對國際油價影響不大,而本輪中國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將有望兌現“四連跌”。按照數據測試,92號汽油和0號柴油或下調0.09元左右。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