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授獎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對過程工業苛刻工況下廢棄資源低能耗高效回收關鍵技術與應用等36項技術發明獎成果、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關鍵技術與重大裝備開發及應用等205項科技進步獎成果進行了表彰。
![]() |
圖為顧秀蓮、李壽生等為獲獎代表頒獎。 (記者張育攝) |
大會還向榮獲2018年度石化聯合會趙永鎬科技創新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集團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長謝在庫,浙江大學任其龍教授分別頒發了證書和10萬元獎金;授予西南石油大學張智等12位同志青年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授予北京科技大學滲流力學創新團隊等3個團隊創新團隊獎。同時對榮獲全國石油和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專利獎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為新認定的行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行業創新平臺進行了授牌。
授獎大會上,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勉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領會新時代對科技創新的新要求,以統攬全局高度謀劃科技創新,勇挑重擔。她同時對石化聯合會的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發揮組織引導和激勵作用,進一步加強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轉移等方面的組織協調,發揮對行業科技創新的組織、引導作用。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發揮好科技獎勵的激勵作用。
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大會主旨報告中回顧了“十三五”以來的行業科技工作。據介紹,2016年和2017年行業共有98項化學化工類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大獎;3年來共有606項成果榮獲石化聯合會科學技術獎。3年來,全行業有25家企業通過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20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發改委共認定21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萬華化學集團、金發科技兩家企業入選國家第一批創新企業百強工程試點企業。技術創新已經成為行業產業結構升級、企業產品結構優化的主要動力。
李壽生指出,高質量發展、環保風暴、中美貿易摩擦以及日趨激烈的國際產業競爭都對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今后行業科技創新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組織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加強行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知識產權工作。
在大會首次安排的趙永鎬創新論壇上,謝在庫院士作了催化技術創新的大會報告,任其龍教授介紹了同系物分離中的新型萃取與吸附技術。 大會由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主持。中國科協副主席周守為院士、清華大學費維揚院士以及500余名業界代表參加會議。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