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然氣“氣荒”由來已久,2017年由于“煤改氣”等政策的大力貫徹執行,“氣荒”問題尤其突出。造成“氣荒”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氣供需失衡。天然氣因其清潔、環保的特點,是國家近幾年大力倡導使用的能源產品,需求數量與日俱增。但由于常規天然氣生產增速緩慢,導致國內天然氣供應缺口不斷擴大,從而導致氣荒。據中宇資訊統計,2015年-2017年各年國內天然氣產量增速集中在7.7%-8.1%嗎,而消費量增速已上升至12.5%-15.4%。
由于常規天然氣增速緩慢,除去依靠進口緩解供應壓力外,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是彌補供應缺口的有效途徑。我國化石能源的結構是“富煤、缺油、少氣”,可以利用充沛的煤炭資源成為天然氣的重要供應來源。2012年政府開始有意識地扶持煤制氣行業發展,在國際油價高企、國內煤價低迷的背景下,目前我國煤制氣發展具備較好的經濟性,各地發展煤制氣熱情較高,煤制氣得到一定的發展。
據了解,目前以上裝置均具備正常運行的能力,大唐克旗與慶華伊利由于受地域與下游消化能力偏弱的限制,裝置負荷長時間保持在五成附近。內蒙古匯能運行相對正常,生產的煤制氣已可以銷往西北、華北等地,價差合適亦可以流向華東地區。浙能建成日期較晚,目前對市場的影響力相對有限。
以上為國內目前在建、擬建的煤制氣項目,由于2015年、2016年國內天然氣市場整體表現疲軟,以上項目建設進度相對緩慢。但經歷2017年“氣荒”后,國內天然氣價格有明顯攀升,并且市場需求量不斷增大,以上項目的建設速度有望提高。據中宇資訊了解,在2018年4月12日,大唐國際阜新煤制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40億方煤制天然氣項目污水裝置公用管道及蒸發結晶建筑安裝工程舉行開工儀式。該工程的啟動標志著阜新煤制天然氣項目打響了2018年開工續建的第一槍,輾轉八年后,該項目繼續建設。
就目前國內天然氣供應組成而言,基本由常規天然氣、非常規天然氣(煤制氣、煤層氣、頁巖氣等)以及進口氣三部分組成。由于供應缺口偏大,目前多依賴進口氣緩解供應壓力,據中宇資訊了解,我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就接近40%。在常規天然氣增產緩慢的背景下,為保證天然氣能源安全,發展非常規天然氣,彌補供應不足是相對有效的途徑。而煤制氣技術線路短、熱能轉化高,是比較理想的得到天然氣的渠道,后期的發展將會愈加穩健。(作者:沙文波)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