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是共同發展理念的分享,更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平臺。從目前“一帶一路”倡議的良好發展趨勢及中國參與全球化的熱情看,“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的能源企業布局海外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
能源企業布局海外市場一般有兩個著力點:一個是立足國內需求,整合國際資源滿足中國消費升級;另一個是著眼于海外需求,大力推進海外并購、工程的投資建設以及加大區域資本融合力度等。對于能源企業而言,這兩個著力點不同,執行的路徑和側重點就要差別對待。
能源企業在以國內需求為出發點布局國際市場的案例中,民營企業華信能源曾以91億美元收購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14.16%股權這一舉措被行業討論。中國由于經濟發展需求導致對石油的依賴度較高,而國內油氣資源有限,俄羅斯也因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而需要對外輸出。華信能源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進入國際油氣產業,結合了國內需求,又拓寬了海外資源整合。華信能源成功通過在歐洲建立油氣終端業務,獲取上游權益。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大型央企的國際市場布局會得到更高層次的驅動。伴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化,油氣領域的國企重組步伐也將加快。整合有效力量、立足于國內需求、加速布局海外市場,實際上已經成為能源領域的國有大型企業的共識。
立足于國內需求,長遠來看,能源企業還需要思考國內能源消費模式的升級。綠色能源成為下一個階段中國發展的重點,低碳、輕污染、清潔等內涵將成為能源企業在布局國際市場的主要出發點。
能源企業在以國際需求為出發點布局國際市場的案例中,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和中國電力建設集團為例,基本可以了解這一導向下該如何布局能源國際市場。這兩家企業之所以能夠快速布局國際能源市場,源自項目、工程所在國家的內在需求和企業本身的業務內容高度契合。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實力相對薄弱,技術實力不強,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這也給中國能源企業憑借相對較強的技術實力以及先進的投資模式提供了施展空間。海外并購、工程建設等是這一著力點最明顯的特點,中國能源企業如果把目光放在國際市場,就需要結合該國的實際需求及技術、經濟實力等,這樣實施起來就會順利得多。
事實上,立足于國內需求和著眼于國際市場并不存在清晰的界限,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立足國內需求,企業才有根基,國家才會予以支持;著眼于國際市場,企業才能拓寬業務范圍,效益才會進一步提升。這二者的差別僅僅存在于不同的項目或者不同的業務模式中。
能源企業在布局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也需要清楚認識到一些問題,比如避免卷入當地的政治和民族的矛盾沖突,慎重處理勞資關系;在投資建設的過程中,合理利用該國或該地區的優惠政策;同時強化風險管控,尤其要對投資及回報周期、產業所處階段有清醒的認識。(作者:聶光輝,為能源互聯網研究者、科技財經專欄作家)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