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WTI油價在短暫觸及每桶60美元關口后,回落至58.85美元。這主要是受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影響,市場對未來原油需求判斷信心不足。這意味著,連漲了3周的國際油價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未來延續走強還是回落,充滿變數。
WTI觸及每桶60美元還出現在3月20日,直接提振油價的消息是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發布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減少958萬桶,庫存跌幅超出市場預期,創下2018年7月以來最大單周降幅。去年年底,油價大幅滑坡,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市場擔憂今年一季度會出現原油庫存大幅上漲。目前看,庫存不升反降,且超出預期。德國商業銀行甚至評論,美國市場“供應寬松局面已經不存在”。
截至3月25日,一季度原油價格總體震蕩上揚,主要還應歸因于供應端的推力。一方面是OPEC堅定的減產執行力度及美國自身供需平衡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委內瑞拉、伊朗等國家政治局勢不穩,導致供應中斷擔憂抬頭。
數據顯示,OPEC原油日產量從2018年年中峰值3280萬桶降至今年2月的3070萬桶,減少210萬桶,相當于減少了一個墨西哥的產量。其中,沙特將自己的日產量下調到1010萬桶,遠超其應承擔的減產份額。本周,OPEC推遲特別會議,到6月再確定是否繼續減產。不難看出產油國希望減產勢頭繼續延續的態度。
供應端持續推升油價也受到來自需求端的壓力。世界經濟增長現疲態,油價突破每桶60美元動力不足。3月20日,美聯儲宣布不加息,原因是美國經濟有增長放緩跡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近期美國經濟增長不及去年四季度強勁,全球經濟放緩勢頭也讓美聯儲決定擱淺加息計劃。3月22日,IHS Markit公司數據顯示,德國服務和制造經理人采購指數跌至2013年來新低,對原油消費需求會減弱。
去年年底至今,WTI從每桶42美元谷底,一路震蕩上揚到逼近每桶60美元關口。要回到去年10月份每桶75美元的位置,“路程”已經過半。但是,剩下的這一半路程絕非前半程那么好走。供應端對油價的推升得到了較充分釋放,減產已經超計劃執行,同時美國原油增產勢頭不減。可以預見,供應端減產難再現一季度對油價的強力支撐。
作為主導油價走勢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經濟前景是市場關注的焦點。3月25日美國代表團啟程赴北京繼續中美貿易磋商。中美貿易談判成果也將極大地影響市場的情緒。
對于石油企業來說,在目前油價處于漲落節點之時,更要保持高度清醒,防范市場出現反轉,充分做好應對潛在風險的準備。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