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的主題是合作,還是競爭?能源作為國計民生的命脈和大國博弈的關鍵無疑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近期舉辦的兩個極具影響力的國際性行業會議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姿態。
3月26日,第十一屆國際石油技術大會(IPTC)在北京召開,大會的主題是“合作與創新:通往可持續能源未來的絲綢之路”。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將這個主題解讀為:一是必須依靠技術創新實現未來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二是需要搭建像中國歷史上絲綢之路那樣的合作共贏發展平臺。
而十幾天之前,在大洋彼岸美國休斯敦舉辦的劍橋能源周的主題是“新的競爭世界:重塑能源未來”(New World of Rivalries: Reshaping the Energy Future)。
近年來,能源行業的版圖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能源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新能源和電動車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趨勢,美國、沙特、俄羅斯 “三巨頭”主導全球原油價格的格局已經形成,美國對主要產油國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的制裁接連不斷,亞洲成為最重要和最具潛力的能源進口市場。
對于以上種種新動向,清泉能源認為,劍橋能源周的主題實際上是想表達這樣的競爭新動向:能源轉型其實是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競爭;影響全球石油市場的三大因素(美國頁巖油生產、維也納聯盟行動以及石油需求增長)實際上就是美國致密油和OPEC+之間的競爭;地緣政治其實是美國與俄羅斯、中國、伊朗和委內瑞拉等國的競爭;創新其實是新方法與傳統方法的競爭;亞洲天然氣及LNG市場被寄予厚望實際上就是多個賣家(澳大利亞、卡塔爾、俄羅斯、美國等)對亞洲市場的競爭。
可是放眼全球,我們看到,合作已成為大家的廣泛共識。巴西、巴拉圭、埃及等油氣資源國正與眾多國際石油公司合作開發海洋油氣資源;微軟、谷歌、阿里巴巴和華為等科技巨頭正與石油企業合作,提升后者的運營效率和作業安全;中國正與“一帶一路”國家開展以能源和基建為代表的多方面的合作,共享發展紅利……國家之間、企業之間的合作比比皆是。
正如王宜林在IPTC的致辭中所說的,世界石油工業已進入到“脫胎換骨”的轉折關口,正面臨著技術主導未來的艱難抉擇,迫切需要業界各方加強合作、攜手共進。6年來,中國大力倡導“一帶一路”建設,得到了世界各國廣泛而積極地響應,尤其是圍繞“一帶一路”的油氣合作,成效顯著、前景廣闊。
合作還是競爭,并不是世界的主題變了,而是不同的國家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取舍之間體現出的是中美兩國不同的處世哲學、不同的發展道路。我們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信“獨行快,眾行遠”,中國將繼續堅持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這其中也包括油氣領域的“命運共同體”。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