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都市報消息:從誕生到現在,歷經6年開發建設的萬州工業園區,已駛入跨越發展的快車道,成為全區工業經濟的主戰場和核心引擎。令人欣喜的是,這種超常發展并非單向突破,而是實現了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近日,萬州工業園區發布環保執行報告稱:6年來,園區始終堅持規劃環評先行原則,實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
堅持環評規劃先行
環境保護事關可持續發展。自2002年12月批準設立以來,萬州工業園區即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環保方針,實行先環評后建設,做到規劃環評工作先行一步。并據此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從源頭控制環境污染。
通過規劃環評,園區確立了重點發展方向。在產業布局上,天子園重點發展紡織服裝、電子機械加工等高技術產業;鹽化園重點發展鹽化工、天然氣化工以及與鹽氣化工產業相耦合的二次加工和三次加工項目;五橋園重點發展新型建材、現代醫藥等高新產業。在園區企業布局上,著力發展“以清潔生產為重點,推動企業內部循環;以產業鏈建設為重點,推進園區內部循環”的循環式工業,達到資源、能源利用最大化,產出效益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在園區開發建設模式上,堅持“資源開發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能源利用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管理服務一體化”的理念,促進科學發展。在園區環境保護和污染控制上,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實行源頭控制與末端治理相結合。
嚴把企業入園關口
與此同時,園區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法律法規,確立了入園企業標準。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嚴格審查把關,不讓能耗高、污染重、工藝落后的企業和項目混入園區。狠抓項目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落實,確保每一個入園項目必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
截至目前,園區已投產項目均已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均達100%。園區擬建和已簽約的項目,也已嚴格按照相關環保法律法規,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園區已投產的所有企業排放的各類污染物,也都達到了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6年來,從未發生過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加強環保設施建設
在開發建設中,園區還大力推行資源能源集約化經營和污染物集中有效治理,加大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迄今為止,園區已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建設投入近15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1.95億元,占總投資的13%。
據了解,在推行清潔生產方面,園區主要采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鹽化園還規劃建設60萬千瓦公用工程島對入駐企業進行集中供熱,目前已建成6萬千瓦熱電聯產裝置。在污水處理方面,園區實行雨水、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分流模式,采取污水統一收集、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的建設管理模式,確保污水的有效治理。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鹽化園啟動區日處理6000噸污水處理廠一座、天子園啟動區日處理1300噸污水處理站一座,五橋園污水處理廠也在加緊前期工作。此外,園區環境風險防范設施、事故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和環保管理機制,也已建立并逐漸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