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羅佐縣 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博士 |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石油工業基礎極其薄弱,能源缺乏嚴重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面對內憂外困的形勢,我國發揮體制優勢,在老一輩地質學家以及石油工人隊伍艱苦卓絕的努力下,我國先后發現了大慶、勝利油田等世界級大油田,打破了國外專家“中國貧油論”的謬論,為中國經濟建設貢獻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回顧這段歷史,可以說當時的中國進行了一場偉大的能源革命,這場革命足以彪炳史冊。
經過數十年開發之后,過去發現的這些油田相繼進入中后期,表現在油田新增儲量品位逐漸變差,開發成本持續增長,增儲穩產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特別是2014年油價大幅下跌且長期保持低位運行以來,國內油氣田勘探開發效益直線下滑,多數油田為此承受著巨大壓力。但并不是說我國的石油資源已經窮盡。恰恰相反,資源還有的是。石器時代的終結不是因為沒有石頭,石油時代的終結也不是因為沒有石油,更何況當前還遠未到石油時代終結的時候。即使到本世紀中葉,石油依然是人類重要能源。按照國內地質學家形象的比喻,我國石油勘探整體上還處于中年期,天然氣勘探尚處于青少年期。只要路子找得準,石油工業實現二次騰飛完全有可能。
工業化以來的人類發展歷史證明,每一次經濟危機之后世界經濟發展格局都會得以重塑,經濟社會發展系統在遭受沖擊之后會產生強大的內生調整力量,一定程度上說明人類危中尋機的能力超乎想象。本輪經濟危機以來,科技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模式重整的決定性力量。近年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電動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其他重大顛覆性技術對我們的影響。新技術不僅僅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效率與便捷,而且能夠在石油行業得以廣泛的應用。BP技術展望曾預測未來技術進步將使得石油生產成本較當前下降30%。換句話說,即便未來的油價持續低迷,石油行業的高成本也能被技術進步有效克服。
除了技術進步,另一提高效率的手段就是發展模式的變革。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發現大油田依靠的是體制優勢,如今面臨經濟波動及低油價挑戰,石油行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優勢依然有發揮的空間。換句話說,體制機制的變革空間沒有窮盡,關鍵取決于是否找到對路的方法。幾年前國內曾報道過石油公司之間相互利用對方基礎設施以克服低油價下重復投資帶來的成本過高問題以改善經濟效益的案例。這個案例的出現就是市場的天然生存法則倒逼的結果,是石油行業體制機制革命的一個萌芽。本輪經濟危機之后,國際油價在掉至谷底之后雖有反彈且在百美元/桶水平運行了三年,但終究抵擋不住低迷經濟形勢的拖拽,于2014年年中再次大幅下跌。面對低油價來襲,石油行業一開始采取了降薪裁員等應急手段,待發現油價有長期低位運行趨勢之后,石油行業自發掀起發展模式變革的運動,其間的生動案例層出不窮。世界石油行業在變,中國的石油工業發展也在變。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年中國經濟領域的改革再次吹響號角,中國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開放,以深度開放支撐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此形勢下,新版負面清單出臺,外商進入中國經濟領域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門檻進一步降低,中國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向世界表明我們繼續改革開放的誠意。2019年的負面清單中,取消對外商在中國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投資的限制更是一個亮點,標志著中國石油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負面清單取消外資在中國石油領域投資限制只是中國石油工業改革發展系列舉措中的一個環節,是改革發展推進到一定程度的產物。近兩年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以三大油為主體的中國石油企業已經開始了在發展模式變革方面的積極探索。近期中石化、中石油在新疆的聯合勘探,中海油與中石油共同勘探開發國內油田已經邁出了合作的重要一步。過去在高油價時期石油公司的各自為政甚至老死不相往來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合作與共享發展模式,企業的界限甚至將逐漸變得模糊。
中國近些年在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機制方面一直在做積極的改革探索。市場化改革首先從頁巖氣區塊招標開始。但是經過兩輪的招標之后,效果并不理想,沒有達到政策制定者的預期。之后在新疆也向民企開放過常規油氣區塊,效果也不是很明顯。盡管油氣區塊對國內民企開放的嘗試改革效果不像想象的那么好,但這一步的改革非常必要且有重大意義,因為它意味著我們跨出了這一步,而這一步是市場化改革的必由之路。通過招標的實踐與嘗試,我們發現了市場化推進過程中的一些主要問題,對于今后的調整非常有實踐指導意義。目前民企有參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的熱情和意愿,但是民企在對外合作方面還有政策的限制,還存在對外合作專營權的制約,還不能完全放開手腳。同時民企在技術、資金和人才的經營經驗的積累方面也存在系列短板,對其發展形成制約。這些都將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制度的完善和行業自身的積累而逐漸得以解決,動力來自中國上游市場的開放不斷推進。
從當前國家釋放的信號看,未來中國的油氣勘查市場變革將步入三部曲的發展軌跡。首先是國內石油公司之間的合作,這方面的實踐已經起步;其次是國內石油公司與國際石油公司的合作,中國油氣區塊包括海上和非常規油氣區塊對外招標,中外石油公司共同經營,為適應這一形勢需要,政策方面會做出調整,以鼓勵外資企業進駐中國油氣領域為主基調,近年的政策已表現出這方面的跡象;再次是隨著中外油氣公司在油氣領域合作的深入推進,國內民營企業進駐上游,屆時將形成國有、外資和民營三種力量共同經營中國上游油氣的局面,這其中的關鍵是中外石油公司的合作取得突破并產生強大的示范效應。
技術進步與改革開放是支撐中國石油工業再次騰飛的兩大支點,如同鳥之雙翼。通過跨界融合與技術創新,中國石油工業系統提升勘探開發效率將為期不遠;通過改革開放再出發,將進一步發揮市場在上游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為石油工業的發展增添新動能。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