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2019年09月16日電 這是十多年來,沙特石油設施遭受到的最大一次襲擊,一次損失全國一半以上的產能。而中國是沙特石油在亞洲國家中最大的買家,為每日130萬桶
當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國產能腰斬,油價將會怎樣?
當地時間9月14日凌晨4時左右,沙特的天還沒有亮,居民們還在沉睡,突然之間幾架無人機分別向沙特東部的一座油田和一家煉油廠發起了襲擊。
遇襲的設施頓時燃起沖天的烈火,在黑夜里照亮了半邊天空,到拂曉時,火焰絲毫沒有減退,卻愈發兇猛,冒出滾滾濃煙。
在煉油廠附近拍攝視頻的背景聲中,還可以聽到明顯的槍炮聲,這似乎是沙特軍方使用高射炮向空中對無人機開火的聲音。根據一些中東媒體報道,沙特在此之后向邊境地區派出了空中預警機。
遇襲的胡賴斯(Khurais)油田離沙特首都不到200公里,是沙特第二大油田,日均原油產量100萬桶。根據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ARAMCO,下稱“沙特阿美”)的說法,這座油田原油儲量超過200億桶。
另外一處遇襲的是布蓋格(Abqaiq)煉油廠,位于胡賴斯油田東北方向190公里處,同樣由沙特阿美運營。公司聲稱布蓋格煉油廠是“世界最大的原油煉化工廠”。
這是十多年來,沙特石油設施遭受到的最大一次襲擊,一次損失全國一半以上的產能,凸顯了沙特油田、管道和港口網絡的脆弱性,短期內對油價構成了相當大的沖擊。
行業研究機構表示,沙特出口至中國的原油為每日130萬桶。減產有可能對中國原油市場造成不小壓力。
中宇資訊分析師胡雪告訴第一財經記者,9月休漁期陸續結束,隨著中秋及國慶假日備貨,汽柴油需求存支撐;加之國慶臨近或有相關限制運輸、生產等政策出臺,都將對成品油市場形成支撐。“金九”作為傳統銷售旺季,工礦、基建、交通運輸、農林牧副等用油量將繼續放大,需求高峰的來臨或將繼續推漲國內成品油價格,本就處于高價位的成品油將迎來新一輪推漲。9月份成品油零售端也有望迎來兩次上調窗口。
但是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志強表示,就當前供需關系判斷,地緣政治因素對國際能源市場的沖擊將是短暫的。
國際油價可能上漲5~10美元
在襲擊發生后,沙特阿拉伯宣布臨時關閉布蓋格煉油廠,這意味著從14日開始,沙特一下子喪失了超過一半的原油產能。
根據沙特阿美的聲明,此次關閉將影響到每天570萬桶原油產量,這相當于全球每天原油產量的5%。而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最新數據,沙特在8月份每天的平均產量為985萬桶原油。
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表示,此次襲擊還導致了天然氣生產的中斷,這將使沙特乙烷和液化天然氣的供應量減少50%。他還表示,將動用部分儲備,來向客戶交貨,以作為彌補。
沙特阿美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AminNasser)表示,在襲擊事件中沒有人受傷,緊急救援人員參與到了火勢的搶險工作,并使火情得到了控制。
當前沙特阿美正準備公開上市,第一步是今年年底前在沙特股市掛牌。這使得一些分析人士猜測,此次襲擊也可能有意壓低該公司上市時的市值。
沙特股市在15日開盤后,下跌了2.3%,雖然此后有所回升,但也跌去了今年所有的漲幅。
由于國際市場周末休市,此輪襲擊對油價的影響尚未立即顯現出來,不過多數專家認為,這至少能夠拉動油價上漲5~10美元以上。
“出大事了!”美國利波石油咨詢公司(LipowOilAssociates)總裁利波(AndrewLipow)表示,“在最為糟糕的情況下,將推高原油價格達5~10美元。”
沙特減產對石油進口國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他表示,沙特出口到美國的原油每天只有60萬桶,而出口到亞洲的原油有400萬桶。其中,中國是亞洲國家中最大的買家,為每日130萬桶;日本為120萬桶。
咨詢公司清景能源(ClearviewEnergy)研究主管布科(KevinBook)表示,對于價格的影響取決于修復的時間,這需要幾周乃至于幾個月的時間。
他說,“在參考了沙特戰略石油儲備的容量,以及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備用產能的綜合評估后,(這次襲擊)意味著產生了每日100萬桶原油的凈缺口,意味著布倫特原油至少上漲6美元/桶”。他還補充道,“假設停工三周的話,那么按照我們的模型就意味著有10美元/桶的上漲空間”。
在襲擊發生后,美國表示,在必要時美國將動用應急石油儲備保證市場供應。當前,美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原油出口國。
美國能源部發言人海因斯(ShaylynHynes)說,能源部長佩里“隨時準備在必要時動用戰略石油儲備的資源,以抵消這一襲擊行為對石油市場造成的任何破壞”。
在20世紀70年代因中東石油禁運引發石油危機后,美國國會批準設立了戰略石油儲備。戰略石油儲備是將原油儲存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的一系列鹽穴中,由重兵把守。目前美國的戰略石油儲備達到6.491億桶,這相當于美國全國一個月的消耗量。
美國能源部發言人表示,佩里還指示部下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旗下的國際能源署合作。國際能源署此前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正與沙特和主要產油國進行接觸,并表示在當前市場供應充足。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鄒志強認為,短期內國際油價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但正如上文所言,各方表達了有能力穩定石油市場的決心,并且需求端一直較為疲軟,從長期來看國際油價很難出現持續上漲。在供需基本面不變的背景下,地緣政治因素對國際能源市場的沖擊將是短暫的。
原因來自也門內戰?
在襲擊發生后,也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里14日經由這一組織運營的馬西拉電視臺發表簡短講話,證實胡塞武裝動用10架無人機襲擊沙特境內布蓋格煉油廠和胡賴斯地區一處油田。
胡塞武裝近期曾多次針對沙特石油設施發動襲擊。這一武裝在8月17日曾經襲擊沙特靠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邊境的謝拜油田,5月則襲擊了兩座泵油站。但是這些襲擊規模相對較小,僅觸發大火,并沒有像此次影響到了原油的生產。
薩里聲稱,這次襲擊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需要廣泛的情報準備”,包括來自沙特阿拉伯內部的信息。此前胡塞武裝還用導彈襲擊過沙特境內的目標。
薩里還威脅到,沙特如果繼續介入也門戰事,這一武裝對沙特的襲擊將更加猛烈。“沙特政府的唯一選擇是停止攻擊我們。”
2014年9月,胡塞武裝奪取也門首都薩那,迫使時任總統哈迪前往沙特避難。沙特、阿聯酋等國家2015年3月針對胡塞武裝發起代號為“果斷風暴”的軍事行動,戰事持續至今。有不少中東問題專家認為,也門內戰實質上是沙特和伊朗進行的“代理人”戰爭。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14日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通電話,譴責對沙特石油設施的攻擊,并表示支持沙特進行自衛。
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無端指責伊朗才是此次襲擊背后的主謀,蓬佩奧通過推特說,“(伊朗總統)魯哈尼和(外交部長)扎里夫假裝進行外交,與此同時,伊朗策動了對沙特阿拉伯的將近100次攻擊。在各方呼吁緊張局勢降級之際,伊朗對全世界的能源供應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攻擊。眼下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攻擊來自也門。”
蓬佩奧還呼吁所有國家公開并明確譴責伊朗的襲擊。不過,蓬佩奧這一表態立即遭到了民主黨人的質疑。
聯邦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成員、民主黨參議員墨菲(ChrisMurphy)表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簡化,而這也是我們陷入愚蠢戰爭的原因。
對于美國的指責,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在15日表示,如此的指責毫無意義,無法理解。
(錢小巖;記者董鑫對本文亦有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