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加速向清潔能源過渡背景下,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卻發布預測:雖然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會逐年擴大,但未來20年世界仍將嚴重依賴化石燃料。到2040年,全球85%的能源需求仍將通過燃燒化石燃料來滿足,而當前這一比例為90%。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如果伍德麥肯茲的預測準確,意味著全球氣溫增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平2攝氏度以內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綠色電力增幅與經濟增速相抵
伍德麥肯茲發布報告稱,截至目前,1太瓦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裝機容量僅占全球總發電裝機容量的8%,到2040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兩倍,至24%。但同時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和人口膨脹情況將與綠色電力增幅相抵消。
報告顯示,亞洲和非洲的新興經濟體人口膨脹導致能源需求到2040年將至少增加25%,但碳排放量需要在同一時期減少一半才能符合《巴黎協定》目標。預計全球碳排放量未來10年會上升,2030年后增速會逐漸放緩。
事實上,國際能源署(IEA)也做出過類似預測,其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考慮到在去年發電量中,石油與天然氣占比達67%,太陽能與風能占比不到10%,即使在樂觀情況下,可再生能源電力增速仍來不及在2050年前取代化石燃料。雖然水電與核能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發電方式能提供全球25%的電力,但在快速增加發電量方面,潛力有限。
伍德麥肯茲報告作者之一大衛·布朗表示,“未來幾十年,全球仍將依賴化石燃料,如果想脫碳,必須邁出一大步,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
伍德麥肯茲認為,問題不在于發電。當前,公用事業領域向零碳轉型進展順利,而且只要太陽能和風能加上儲能技術比煤油氣發電更具成本效益,這種模式就可持續。但供暖和制冷、建筑、航空等領域脫碳腳步較緩慢,甚至很多還沒有采用低碳或零碳技術。
對于如何帶動這些行業加速脫碳,伍德麥肯茲給出兩個建議:一是強制收費,即全面啟動碳稅機制;二是大幅降低甚至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并將其直接轉給可再生能源和環保低碳領域。
撤不掉的化石燃料補貼
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院(IISD)高級政策顧問理查德表示,所有國家都應將更多化石燃料補貼轉向可再生能源,為清潔能源結構轉型助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5月發布報告稱,2015年和2017年,全球化石燃料補貼分別達到4.7萬億美元和5.2萬億美元。這意味著,2017年全球6.5%的GDP用于補貼化石燃料的消費。其中,煤炭占比為44%,石油占比為41%,天然氣占比為10%。
IMF指出,美國2015年化石燃料補貼高達6490億美元,超過當年五角大樓5990億美元的預算。俄羅斯為5510億美元,歐盟為2890億美元,印度為2090億美元。亞洲新興市場占全球化石燃料補貼總額的40%。
事實上,消費者普遍喜歡廉價汽油或廉價電力,對化石燃料補貼較支持,因此導致政府撤回資金較難,尤其是那些政局不穩、物價高企的國家,如巴西、墨西哥等。
根據巴西社會經濟研究所6月中旬公布的最新調查數據,去年巴西政府對化石燃料生產和消費的補貼總額達到851億雷亞爾(約合214.89億美元),超過去年GDP的1%,約是巴西失業保險可用資金總儲備的兩倍、巴西國家社會福利計劃的2.8倍。據了解,其中622.4億雷亞爾用于刺激消費,228.9億雷亞爾用于生產。
IMF認為,雖然化石燃料補貼會繼續下去,但仍會呼吁各國政府不管撤回補貼多艱難,都應努力減少補貼。另有分析師表示,如果將全球化石燃料補貼中的10%~30%投向綠色能源和可持續經濟,全球綠色經濟轉型之路可能不會像當前走得這么困難和緩慢。
(來源:中國石化報)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