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馮賀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海外投資環境研究所 |
中亞地處歐亞大陸腹地,自從建立外交關系以來,中國和中亞地區的關系一直穩定發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項合作機制下,中國與中亞的合作不斷加強,友好關系不斷深化。
中亞各國政局整體穩定可控
政治局勢基本穩定。中亞國家多為政治強人掌權,雖然存在部分不穩定因素,但各國政局整體穩定可控。哈薩克斯坦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退居幕后,完成政權交接,但仍擔任安全委員會主席,輔政能力較強,可保證現總統托卡耶夫執政穩定性以及國家政策的連續性。土庫曼斯坦總統實際權力高于議會,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完全掌控國家政權。烏茲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上任3年內,排除異己,打壓政敵,目前已牢固掌控烏國政權。吉爾吉斯斯坦新老總統斗爭,南北勢力沖突凸顯,政局失控的可能性加大。
經濟增長持續乏力。中亞各國經濟對油氣行業依賴程度較高,油價持續低迷使地區經濟發展乏力。
社會安全風險上升,反華謬論活躍。隨著IS組織回流,區內恐怖主義上揚,伊斯蘭極端主義有蔓延趨勢,部分國家出現恐怖活動,社會安全風險居高不下。此外,阿富汗安全形勢也對中亞地區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受經濟下滑影響,中亞國家民眾生活水平下降,社會矛盾凸顯,加之西方媒體惡意炒作,使得近期中亞部分國家“中國威脅論”和“經濟附庸論”等謬論蔓延,對中國企業在中亞地區運營造成不利影響。
中亞地區能源豐富 相對而言氣多油少
油氣資源豐富,相對而言氣多油少。中亞五國的石油探明剩余儲量合計47億噸,占全球總量的1.9%,其中哈薩克斯坦的石油探明剩余儲量最多,達39.3億噸,占該地區總量的83%;天然氣探明剩余儲量20萬億立方米,占全球總量的10.3%,其中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剩余儲量最多,達17.6萬億立方米,占該地區總量的86%。
油氣產量較為集中。2018年,中亞各國的石油產量合計1.04億噸,占全球總產量的2.3%,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9040萬噸);天然氣產量合計1511億立方米,占全球總產量的3.9%,主要集中在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分別為615億立方米和566億立方米。
![]() |
2018年中亞各國油氣產量 |
能源合作碩果累累 得到當地政府贊譽
中國與中亞形成上中下游一體化油氣合作。中國石油企業1997年進入中亞地區,歷經20余年的艱苦創業和奮力拼搏,已形成集油氣勘探開發、管道建設與運營、工程技術服務、煉油和銷售于一體的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合作。
目前,中國石油企業在中亞地區共運營著11個上游合作項目;建成中哈原油管道,對華供油能力2000萬噸/年,累計對華供油超過1.2億噸;建成中亞ABC線天然氣管道,對華輸氣能力550億立方米/年,累計對華供氣超過2800億立方米。
此外,中國正在建設中亞D線天然氣管道,未來中亞對華供氣能力將增加300億立方米/年。
中國石油企業在中亞地區始終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合作理念,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多個項目獲得資源國政府嘉獎,大力實施本土化建設,為當地提供超過3萬個就業崗位。此外,中國石油援建的哈薩克斯坦舞蹈學院被哈國總統授予國家級高等教育單位稱號,為中哈人文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
中國與中亞國家油氣合作20余年碩果累累,起到了“一帶一路”建設排頭兵的作用。中國石油企業將中亞地區打造成核心油氣合作區,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對中國與中亞發展以睦鄰友好為核心的穩定合作關系意義重大。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