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視角是國家地位和權力之爭。中國實力地位的上升對美國霸權構成了巨大挑戰。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中國是崛起大國,美國是守成大國,兩國很可能陷入歷史上大國爭霸那樣的悲劇。
第二個視角是制度和規則之爭。中國所堅持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則被美國視為“國家資本主義”,和美國奉行的自由市場規則格格不入。
第三個視角是利益之爭,特別是經濟利益之爭。一些美國人覺得同中國的商業貿易讓美國越來越吃虧,對華貿易赤字增加,雙方的市場準入不對等,美國加大對華施壓,意在迫使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壓低中國在高技術領域的競爭力。
第四個視角是美國國內政治之爭。近年來美國貧富懸殊擴大,族群矛盾加深,左右兩邊的民粹主義都在上升,形成政治兩極化趨勢。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等口號,是為了撈取更多選票。民主黨對中國打“人權牌”,也同樣服務于各自的政治目標。
回顧2009年以來的10年,美國對華態度的變化不是突變,而是在雙邊關系的戰略定位、安全和軍事關系、政治互動與人文交流等各方面的消極因素交替出現,從量變最終演化為質變。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