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對于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來說,2019年產業轉型發展跨入嶄新階段,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轉折年。一年間,行業面對內外多重壓力,主動應對挑戰,積極化解矛盾,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發力,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進入2019年,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市場分化,成本高位運行,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下行壓力巨大,尤其是行業利潤下滑明顯。據統計,1~11月,石油和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營業收入11.05萬億元,增長1.1%;利潤總額6384.5億元,下降17.6%;進出口總額6561.6億美元,下降3.3%;全國原油天然氣總產量3.17億噸(油當量),增長4.5%;主要化學品總產量增長約4%。預計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近1%;利潤總額約7000億元,比上年下降約16.6%。
在壓力重重下,全行業奮力突破,經濟增長結構優化,在科技創新、轉型升級以及石化園區管理與建設、現代產業集群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明顯的進步。
一年來,全國原油和天然氣生產穩定,上游油氣勘探捷報頻傳,中游煉化規模及能力大幅提升,下游油氣消費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化學品總產量增幅明顯,乙烯、涂料、化學試劑、合成樹脂、合成纖維、輪胎等均現不同幅度的增長。純苯、甲醇、電石、燒堿等大宗傳統化學品產量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出現減幅,但供需更趨平衡合理。主要化學品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近5%。
一年來,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一艘艘煉化航母加速前行,行業技術升級明顯加快,國企、民企同臺競技;萬華化學、華魯恒升等一大批企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打造行業新標桿,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先行一步;煤化工等行業技術裝備研發應用相繼取得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被攻克,“大國重器”國際領先;“一帶一路”石油和化工建設項目捷報頻傳,成為新時期我國對外合作獨特的亮麗風景。同時,一些技術落后、環保不達標、安全風險大的產能和企業被淘汰出局。
一年來,面對環保、安全壓力的持續增大,越來越多的石化企業自覺踐行綠色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實施責任關懷,不斷開創行業發展的新局面。石化園區建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產業集聚趨勢明顯。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編制之年。從當前的國際國內情況看,不論是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還是不斷加大的下行壓力都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從我們行業來看,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問題仍很突出,增產不增收、增產不增效的現象十分普遍。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還不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不到位。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業需要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以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先導,抓住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不斷深化行業體制機制改革。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重提出了2020年六大重點工作,其中的關鍵詞就是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應該看到,在中國經濟全面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未來經濟運行也積聚了一些向好因素:如“一帶一路”倡議得到更多國家的響應;我國經濟的長期向好態勢并沒有發生改變;經過前些年鍥而不舍地調結構、轉方式,行業大量落后產能得到淘汰;新技術、新裝備、智能化正在徹底改變著行業的面貌;綠色理念、綠色工藝正在興起,成為潮流。
效益是行業運行的核心指標,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從利潤指標上來看,我們與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差距不小。因此,2020年提高效益是重中之重。各企業應在聚焦高效益產品、開辟經濟增長點的同時,加大挖潛和降本增效力度,降低管理成本和財務成本,提高資金運營效率,尤其是虧損企業要全力減虧止虧扭虧,共同提升和改善全行業的運營效益和質量。
當前,石油和化工行業化解產能過剩還在路上。自2016年開始,石化行業被國務院確定為重點去產能的領域之一,經過3年的工作取得明顯效果。但是,行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短缺”的狀況尚未扭轉,而石化行業新建和擴建新裝置的激情始終不減。因此,2020年去產能、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重要任務。
我們還要著力加快短板產品的補長,加快優勢產品的增強,加快領頭羊企業的培育。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是我們產業結構中兩大突出的短板,補上“卡脖子”的技術短板,保護國民經濟安全的“命門”,是行業在優化調整結構中的首要任務。同時,“十三五”以來,全行業在加快創新發展中培養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優勢的技術和產品,如特低滲透油田勘探開發技術、老油田穩產增產技術、海洋油氣勘探開發技術,MDI系列核心技術、異戊橡膠合成技術、離子膜技術,特別是在現代煤化工領域取得了一批領先世界的技術成果。下一步要在技術優勢、產業鏈優勢、產業配套優勢和產品產業效益優勢上進一步增強,把優勢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力、帶動力充分發揮出來。我們還要通過市場的力量,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加快優勢企業對劣勢企業的兼并重組,對標世界一流,進一步提升優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高質量發展還要求我們加強綠色化工技術的創新。當前我們行業綠色發展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如安全生產的挑戰,能源消費總量居高不下,環境約束進一步增強等。挑戰也是機遇,綠色化學、循環經濟正是我們大有作為的新領域,可以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節能技術、水處理技術、環保技術、循環經濟技術,綠色化學技術等都面臨著一系列創新課題,也孕育著一系列全新的機遇。
同時,我們還要立足石化園區的基礎,加大現代石化產業集群的培育力度,建設世界一流的化工園區和世界級化工產業集群的試點示范,培育綠色石化園區、智慧化工園區。
新的一年已經開啟,我們對未來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要有足夠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對我國經濟和行業發展充滿信心,要圍繞結構優化調整的目標,增強有效供給、高端供給,提升競爭力,奮力實現行業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和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