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大氣環境,有效防治霧霾,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能源轉型升級過程中,天然氣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北方地區采暖季臨近,國內主要天然氣供應企業未雨綢繆,保供預案準備充分,確保民生用氣得到有效保障。11月8日在由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舉辦的2019年冬季天然氣供需形勢論壇上,北京世創能源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楊建紅就國內天然氣市場回顧與展望作出分析,本報將其主要觀點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 |
今年以來,各石油公司加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天然氣產量創新高。2019年前3季度,我國天然氣產量129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3%。其中,常規氣產量增幅7.8%,頁巖氣產量突破100億立方米,煤制氣產量增量接近10億立方米。預計2019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為176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2%,年度增量接近160億立方米,創多年新高。其中,常規氣產量為1523億立方米,增幅為7.8%;頁巖氣產量將突破140億立方米,增幅為16.3%;煤制氣產量達40億立方米,增量超過10億立方米。
與此同時,我國天然氣進口量雖保持較高速增長,但也有所放緩。2019年前3季度我國天然氣進口量為99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其中,LNG進口量突破600億立方米,同比增量接近1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2%。受國產氣大幅增加以及市場需求增速放緩的影響,我國天然氣進口雖仍保持較高水平增長,但增幅已遠低于前兩年。預計2019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達136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LNG進口量將突破8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同比增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預計今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由去年的45.25%降至44.5%。
此外,前9個月,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仍保持兩位數,但有所放緩。2019年前3季度天然氣絕對消費量達146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低于2018年的17.6%。主要原因有4點:
首先,經濟是天然氣需求變化的基礎。能源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天然氣作為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GDP的變化與天然氣需求的關聯程度越來越大。通過對2004~2018年天然氣消費因素與GDP增速分析,兩者增速走勢變化正相關。2008年、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GDP增速由14.2%降至9.7%和9.4%,相應天然氣消費增速由24.6%降至16.1%、15.5%;2017年GDP增速由6.7%增至6.9%,天然氣消費增速由7.2%增至17.9%。根據不同機構的預測結果,今年我國GDP增速為6%。
其次,環境約束是天然氣需求的助力劑。環境約束、政策驅動推動北方“煤改氣”“清潔取暖”持續發展。同時,“煤改氣”也帶動了居民和公共服務業發展。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力度有所放松,“煤改氣”力度有所減弱,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了逆替代。
再則,價格成為影響天然氣需求的決定因素。天然氣的經濟性主要受到替代能源價格、燃氣上網電價等因素影響;在天然氣經濟性較強時,市場需求存在更高的上漲空間。
最后,政策是天然氣消費增長的動力。政策引導了天然氣市場的發展方向,是天然氣消費增長的動力。根據《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可知,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天然氣發展的方向協同穩定,但政策是否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預計2019年全國天然氣總需求量為2989億立方米,同比增加247億立方米,增幅達9%。由此看出,今年與前兩年相比,由于受經濟放緩、環境約束有所減緩、“煤改氣”力度減弱、氣價波動大等因素影響,天然氣需求年度增量遠低于前兩年。
綜合判斷,預計2019年我國天然氣供應量為3129億~3136億立方米,可供市場量為3000億~3007億立方米。盡管全年天然氣供大于求,但供應量超出需求量的差額低于總需求量的1%,2019年天然氣供需呈“緊平衡”態勢。
從中長期天然氣市場來看,需求側在考慮物理概念、低油價、大氣污染防治力度等因素的影響下,預計2020年我國天然氣需求量為3200億立方米,2030年需求量將達到5500億立方米;供給側中,國產氣將作為調節氣源,天然氣資源供應能力將達到市場需求的1.1倍。從供需平衡可以看出,我國天然氣在2020年前一直處于“緊平衡”態勢,2020年后,隨著中俄東線的上產、中亞線的擴建以及LNG項目大規模的投產,天然氣供應相對寬松。
![]() |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